同屬百勝餐飲,為何肯德基保持發展,必勝客卻深陷危機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鐘微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百勝餐飲集團在美最大經銷商NPC國際近期申請了破產保護,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必勝客深陷危機。
NPC國際在美國經營著1227家必勝客門店,占美國總門店約20%。而其破產重組之際,將關閉約300家必勝客門店。
同時,NPC國際已與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集團達成協議,準備出售其剩下的927家必勝客門店。
今年以來,全球不少餐飲巨頭宣布了裁員和閉店的計劃,吉野家將關閉國內外150家門店,麥當勞將在今年關閉約200家美國門店,漢堡王永久關閉5%至10%的門店。
疫情下門店成本高企,正在進一步拖垮必勝客和NPC國際。今年7月,NPC國際申請破產前已經負債近10億美元,其表示,疫情下門店的防疫費用高昂,每月要花費公司75萬美元。
即使沒有這次疫情,必勝客也早已處于懸崖邊上了。
必勝客這個老牌餐廳早已光環不再,在棒約翰和達美樂等競爭對手的擠壓下,已經喪失了自己的行業地位,銷售額下滑嚴重。
在中國市場,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曾經啟蒙了一代消費者西餐文化的必勝客,如今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了。
在疫情之前,必勝客的堂食業務已經有所下滑。在破產申請文件中,NPC國際指出必勝客品牌“菜單創新下降,缺乏清晰的長遠策略,品牌辨識度隨之進一步下降”。
當必勝客陷入危機,而同屬于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的肯德基,情況卻好得多。
在全球餐飲業爆發裁員閉店潮時,肯德基還沒有傳出閉店的消息,如今依然穩穩地坐在快餐行業的頭部,與麥當勞分庭抗禮。在必勝客中國市場負增長時,肯德基成為了百勝中國的支柱。
為什么必勝客走上了下坡路?這個老牌餐飲品牌能順利度過這次危機嗎?
1
必勝客走下神壇
必勝客曾是全球披薩行業的統治者。1958年,美國卡尼兄弟創立了必勝客,從一開始25個座位,到門店開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必勝客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走到行業頭部。
在必勝客的全盛期,人們看到紅屋頂,就會想起這家賣披薩的餐飲店,這也是必勝客的經典標識。
但慢慢地,必勝客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消費者越來越冷落必勝客了。2012年,必勝客度過的第54個年頭,抵不住競爭對手棒約翰和達美樂的壓力,在美銷售額開始下滑,此后并連續7個季度下滑。
英國的情況也是一樣。2012年,基金公司Rutland Partners拿下了330家英國必勝客門店的特許經營權,當時必勝客營收基本都處于負增長狀態,而這家公司主要投資餐飲、服裝和家電等消費領域,以挽救各種走下坡路的公司出名。
但Rutland Partners最終也無法改變必勝客業績慘淡的現狀,最終決定在2017年將特許經營權轉賣出去。
必勝客的危機是全球性的,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特許經營權一直在頻繁轉讓和出售。
必勝客主要面臨的競爭對手是棒約翰和達美樂,棒約翰主打高品質食材,搶占的是高端市場,而達美樂以性價比為特點,還大力發展線上訂餐,必勝客則步履維艱。
時至今日,必勝客已經喪失自己的行業地位。美國披薩雜志PMQ曾發布2020年披薩行業報告,其中提到,必勝客已經被達美樂擠下銷量第一的寶座,屈居第二位,而增速前20的披薩品牌中,已經沒有了必勝客的名字。
疫情之前,必勝客便已有關店計劃。百勝餐飲集團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克里德(Greg Creed)曾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將在未來24個月內關閉多達500家店面。
據KHOU報道,必勝客經營著約7450家餐廳,其中有6100家店內就餐的餐廳,另外1350家為提供外賣的餐廳。
格雷格·克里德表示,這次關店的目標是關掉那些表現欠佳的餐館,并專注于發展披薩送餐服務。
2
肯德基過得還不錯
必勝客走下了神壇,而肯德基同樣在百勝餐飲集團旗下、同屬于快餐,活得卻好得多。
這樣的結果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料想到,過去幾年,肯德基遭遇的危機比必勝客要多得多。
2005年,英國在肯德基食品中發現蘇丹紅,這一事件迅速擴散到全球,各國肯德基紛紛下架產品;2012年被爆出“速生雞”和“藥雞”事件;2014年,肯德基的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將過期肉重新切片裝進新包裝等。
盡管有危機公關將事件平息,但每一次負面被曝出,都給肯德基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肯德基深受食品安全的困擾,而在當時,必勝客的定位是休閑餐廳,給消費者的印象是有格調、有品位的去處,這比代表著快餐的肯德基定位要更高端。這增強了必勝客的競爭力,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必勝客都保持著增長。
只是如今看到的結果卻是,必勝客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了,而肯德基還是被消費者熱愛著。
2020年8月,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了“2020全球最有價值餐飲品牌”排行榜,必勝客排名第6,而肯德基排名第3。
其實在全球快餐市場,第一品牌一直是麥當勞,肯德基沒能打贏競爭賽。但在重要的中國市場,肯德基的市場份額和門店數量卻是第一,規模帶來了穩定的增長和營收。
必勝客在中國的規模也遠遠勝過達美樂和棒約翰,但銷售額下滑嚴重。必勝客的客源一直在縮減,高速增長不再,業績也在不斷下滑。
整體來看,過去幾年必勝客在不斷拖累百勝中國的業績,大多數情況下增長為負,相比之下,肯德基的正向增長更為明顯,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2020年,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受到重創,必勝客業績下滑更為明顯。7月29日,百勝中國公布了2020年二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其二季度總收入為1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肯德基的銷售額下降6%,必勝客的銷售額下降12%。
在會員銷售方面,肯德基的會員貢獻了65%的系統銷售,必勝客會員銷售則占到其銷售額的53%。
在必勝客閉店止損之時,肯德基暫時還沒有曝出相關消息。在中國市場,必勝客雖然還未關店潮,但肯德基的開店擴張更為明顯。
截至2020年6月,百勝中國共擁有9954家餐廳。今年二季度,肯德基共開設了142家新店,截至6月末,肯德基在國內的餐廳數量達6749家。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今年第二季度,必勝客僅新開設了8家餐廳,第二季度末的餐廳數量為2258家。
3
必勝客為何失寵?
必勝客走上下坡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比肯德基主打的漢堡,必勝客處在天花板低的披薩賽道。在2012年-2014年,必勝客業績開始下滑的兩年間,整個披薩的市場規模已經不敵漢堡市場。
根據Technomic公司報告,美國整個漢堡市場在2013年銷售收入有720億美元,漢堡的市場是排名第二的披薩市場的兩倍左右。
在國內市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消費者從過去對披薩具有新鮮感,轉變為了習以為常,消費的風向在改變,好倫多等以披薩為主打的餐飲品牌紛紛轉型,奔向了其它消費風口。
在披薩、休閑餐廳的細分賽道上,必勝客面臨很多競爭對手,但自身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多少驚喜。
早年必勝客進入中國市場后,幾乎成為西餐和高端的代名詞,但慢慢地必勝客的形象發生了轉變,變得跟肯德基等快餐品牌定位靠攏。
曾經必勝客和肯德基的選址有著明顯的區別,必勝客更趨向于在中高端商圈,而肯德基則在交通樞紐等地段,但現在兩者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與此同時,必勝客還在向低線市場擴張,向快餐品牌靠攏,為了促進銷量打出降價牌。
在客單價上,必勝客已經漸漸靠近快餐,而食品種類也相差無幾。
這一切讓必勝客不再具有差異性,苦心經營的高端形象也在消費者心中漸漸消失。
如今的必勝客吸引的不再是中產階層,而是面向更廣大的年輕人,這是在爭奪肯德基等快餐廳的受眾群體。同時在休閑餐廳的賽道上,必勝客還面臨了wagas等品牌的競爭。在年輕群體這一塊,必勝客的競爭力還顯得不足。
反觀肯德基通過營銷的方式,吸引了更多新時代的年輕人記住和認同肯德基這個品牌。
2015年,肯德基在廣告片中找來不同人來扮演山德士上校,重塑品牌形象。圍繞漢堡這個核心產品,肯德基也屢屢推出營銷事件,強化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比如2017年,肯德基曾向太空“發射”漢堡、推出“隕石”漢堡等。
近些年,肯德基也在圍繞人們感興趣的一切話題、明星、節日,積極制造營銷活動,并通過成功的營銷,推動銷量增長。
在營銷和品牌塑造上,必勝客也嘗試了不少方法,但最終效果卻一般。
2014年,必勝客為了重振市場,在海外啟動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包括更新菜單和更換品牌LOGO等。
必勝客曾請來廣告公司Deutsch LA為其做改造,更改后的必勝客新LOGO,原屋頂圖案由立體三維變為扁平一維,顏色也由紅色變成白色。
即使必勝客成立以來一直在改良LOGO設計,但如此之大的變動還是第一次,可是市場幾無反響,消費者依然只記得曾經的LOGO形象。
2019年,必勝客又將logo設計變了回來,回歸其20世紀的紅色屋頂LOGO。
在中國市場,必勝客在年輕化上面做了不少嘗試,推出披薩DIY餐桌以及工業風格的門店等。在產品上,曾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由2.6 萬顆施華洛世奇元素打造成的必勝客經典款超級至尊比薩等,但這些動作沒能引起太多關注。
最新的動向是,必勝客正從肯德基“搬救兵”,增強營銷實力。2020年初,百勝餐飲集團公布稱,肯德基的全球營銷總監George Felix將擔任必勝客的首席營銷官,肯德基的營銷戰略與創新總監David Graves,將擔任必勝客的首席品牌官。
必勝客遇到過不少危機,這是一個傳統餐飲品牌,如何在新時代繼續存活下去的問題。
2014年,百勝餐飲的首席執行官David Novak曾向投資人說:“多年以來,我們在競爭中經歷了起起落落,但是我可以保證我們一定會重整旗鼓。”
如今必勝客在美國又遇到了關店危機,未來它還能重回巔峰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鐘微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