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連續四季度盈利,馬斯克距離喬布斯又近了一步
作者|劉喵喵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2007年1月9日,身著牛仔褲、黑色上衣,腳踩運動鞋的喬布斯站在舞臺中央,他手中拿著第一代iPhone,難掩激動地說到,“今天蘋果要重新發明手機。”
那時候,這個“驚世之作”震撼了很多人,但是正在見證歷史的人們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刻的變革意義,當年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中,諾基亞以40.5%位居第一位,而蘋果的份額僅有0.6%。如今,那場發布會成了喬布斯“封神”的開端,也成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十三年過去之后的今天,當年發生在手機界的革命,也正在發生在汽車領域。
馬斯克要做的是“重新發明汽車”。多年前就有人曾將特斯拉比作汽車界的蘋果,只是那時候,特斯拉還在破產的邊緣徘徊。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1997年喬布斯回歸的時候,那一年蘋果公司也幾乎瀕臨破產,公司虧損近10億美元。
兩人有相似之處,他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發明家,也不是比爾·蓋茨式的對互聯網順勢而為,他們擅長對現有規則的顛覆,試圖改變一個行業,在新的王國里構建新的秩序;他們都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在公司里有著絕對的話語權,都具有個人色彩的審美,和對產品細節把控。
2007年1月9日發布會上的喬布斯,圖源發布會視頻截圖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曾表達過,特斯拉是最接近蘋果的,“我之前預測特斯拉能夠在2020年達到1000億美元市值,再往后發展,一定能看到3000億美元,我今天繼續堅持這樣的觀點。”
今年以來,特斯拉市值飆升的速度的確令人出乎意料,自從3月下旬的美股史詩級暴跌以來,汽車領域陷入了低谷,但這家公司卻基本沒有停止上漲。市值超越豐田之后,特斯拉躍居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市值一度沖破3000億美金。
在這種勢頭之下,特斯拉第二季度能否保持盈利成為備受矚目的問題,空頭和多頭們都在期待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昨日凌晨,特斯拉第二季度報發布,實現1.04億美金盈利,凈利潤為1.29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凈虧損為3.89億美元;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4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4.08億美元。
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和調整后每股收益均遠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這也是特斯拉首次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盈利。
如今,特斯拉市值飆升的速度令人想起蘋果市值突飛猛進的時期,很多人認為馬斯克正在接捧喬布斯,成為硅谷的新一代精神引路人。
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兩位科技狂人相遇了。
1
特斯拉市值10年漲了近176倍
2003年到2012年,蘋果市值增加了100多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而特斯拉從2010年上市到今天,從17億美金的市值,飆升至近3000億美金,十年間市值漲了近176倍。
市值飆升速度,除了當年的蘋果之外,少有科技公司能企及。
蘋果公司股價上漲趨勢圖,圖源東方財富網
相似的是,蘋果也曾深陷巨虧的泥潭,喬布斯回歸并徹底掌權后,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蘋果在喬布斯回歸之前虧損高達10億美元,瀕臨破產,而他回歸后,僅一年多時間,便實現了盈利3億美元。
但是從虧損到盈利,特斯拉的探索期更加漫長。
如今的這一成績似乎是對外界質疑最好的回應,10年之間,特斯拉走出泥潭,到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但是空頭們并沒有因此放棄,他們關注的是特斯拉能否繼續保持勢頭,今年二季度報也因此備受關注。
昨日凌晨,特斯拉二季度報發布,從產量和交付量看,并沒有那么亮眼。
或是受全球疫情影響,特斯拉這一季度電動汽車總體產量82272輛,較上個季度環比下滑20%。交付量上,二季度特斯拉電動汽車總體交付量為90891輛,環比上升3%。
雖然二季度交付量增速稱不上優秀,但特斯拉對接下來三季度的交付量數據表示十分有信心。
據Electrek本周報道,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不希望繼續受新冠疫情影響,第三季度的目標是創下新的交付紀錄。
此外,特斯拉還表示要在弗里蒙特工廠安裝額外的機器,預計將把Model 3/Model Y總產能提高至每年50萬臺。
亮眼的成績是特斯拉的利潤率和盈利水平。
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總毛利潤為12.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21億美元增長38%,毛利潤增長較大,比上一季度的12.34億美元增長3%。
特斯拉第二季度總毛利率為21.0%,比去年同期的14.5%上升649個基點,比上一季度的20.6%上升37個基點。毛利的上升或是與特斯拉降價提振銷量的策略相關。
在利潤上,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繼續保持了增長,運營利潤為3.27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1.67億美元,上一季度的運營利潤為2.83億美元。
在疫情之下全球車市大疲軟的背景下,特斯拉這季度財報,也印證了這家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在昨日早晨的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還稱特斯拉致力于在特斯拉上海工廠本土化供應零部件,預計到2020年年底實現80%的零部件本土化。在2020年,特斯拉還將在3個大洲同時建造3個工廠。
特斯拉超級工廠內部,圖源特斯拉微博
二季報發布之后,特斯拉的盤后價格為1660美金,以該價格計算,二季報發布后特斯拉的市值在盤后漲至3071億美金,飆升了119.28億美金。
據福布斯數據,截至美股周二收盤,馬斯克身家為716億美金,加上周三的資產增值后,其身家將達到750億美金。
但是對外界而言,馬斯克卻不是一個標準的商人形象,他自負且狂傲,常常語出驚人,甚至被董事會彈劾,這令人不禁想起那位多數科技創業者的精神領袖——喬布斯。
2
喬布斯和馬斯克:相似的科技狂人
在顛覆傳統這件事上,兩人都顯示出了驚人的創造力。
蘋果第一代產品面世的時候,市面上還以諾基亞為代表的按鍵機為主,而馬斯克當年決定造電動車的時候,以傳統汽車為主的造車市場,幾乎還沒有電動車存在,電池取代燃油,當時聽起來還是天方夜譚。
的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3年,特斯拉成立,度過了長達17年的探索期,中間幾度瀕臨破產。馬斯克的到來改變了特斯拉的發展軌跡,如同回歸蘋果后的喬布斯,帶領蘋果登上巔峰。
也是在2003年,蘋果推出了革命性的創新產品——iTunes。它的出現意味著蘋果轉型的開始,蘋果開始變得不只是一家產品公司,而是在做一個產業。如今,它是蘋果終端的管理平臺,iPod、iPhone以及iPad,都需要通過iTunes來管理,蘋果逐漸掌握從芯片到系統、再到硬件設計的核心競爭力。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蘋果市值得以快速飆升。
相似的是,特斯拉也在貫徹這一點——不只是做產品,而是做產業。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電池、整車制造等都在試圖全面建立核心競爭力。
打破傳統,創造新的游戲規則,并且在這個新世界里,擁有足夠的話語權,爭取更大的利潤,是蘋果也是特斯拉都在做的事。
這得以讓蘋果在2019年只掌控全球智能手機15%的市場份額,卻能拿到行業總利潤的66%,iOS、App Store、芯片、軟硬件生態……這些讓蘋果得以擁有可觀的利潤空間。
特斯拉現在做的亦是如此,做垂直整合的電動汽車生態而非單一的產品。ARK的分析師就曾指出,特斯拉在至少三個關鍵領域和蘋果公司相似:垂直整合戰略,即將來臨的產品拐點,從硬件到服務的商業模式。
這會創造更多的收入和機會,也會使它的利潤空間比競爭對手更高,從蘋果公司的軌跡來看,特斯拉也有可能重塑市場格局,長期占據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位置。
“特斯拉是最接近蘋果的公司”,李想曾提到特斯拉的發展軌跡,并指出,特斯拉的每一步“都很清楚”,通過第一代產品,掌握了開發一個終端的能力,第二代產品,做到了自己做系統集成,并產生自己的實時操作系統,第三代產品有了自己的芯片。
特斯拉門店,圖源網絡
“一個車發展的終局,會是一個超級終端,也會是一個超級空間,包括蘋果是一樣的,有自己的終端能力,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能力,有自己的芯片能力。這三個能力是任何傳統汽車廠商能比的嗎?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差距大了,這個門檻非常非常之高。”李想評價。
創始人的性格指引了公司的發展策略,盡管馬斯克曾否認過自己像喬布斯的說法,但兩者仍然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天賦異稟的輟學生,都很早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對產品的設計感、細節的追求都一絲不茍,且在公司專斷獨行,被員工稱作“魔鬼”般的存在,在對創造這件事情上,他們都不顧一切。
硅谷著名風投家史蒂夫·尤爾韋松曾提到,他從2008年開始就是特斯拉的董事,當時特斯拉就快完了,但是馬斯克幾乎把自己所有家產都投了進去,從這點看,他是很勇敢的,兩者固然也有不同之處,“如果說喬布斯和馬斯克都有技術上的遠見,喬布斯的思維更偏向市場一些,他有‘傳道者’的營銷本領,崇尚簡而美的東西。而馬斯克的思維更為全面多元,有工程師的心態。”
如今,歷史已經證實了蘋果這家公司的變革意義,而特斯拉還處在歷史的進程中,質疑聲依然存在。
3
特斯拉被高估了嗎?
特斯拉如今兇猛的勢頭之下,做空者依舊沒有放棄。
彭博社高級投資報道編輯約翰·奧瑟斯曾撰文評論稱,目前市場對特斯拉的估值是基于這家公司能夠壟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假設,電動車繼續往前發展,特斯拉吹起的“大科技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
泡沫何時會吹破?有空頭人士表示,在今年大幅上漲之后,特斯拉股價可能會在第四季度開始出現逆轉,因為“增長故事中的缺陷”開始顯現。
特斯拉中國工廠,圖源特斯拉微博
近期,研究咨詢公司CFRA的分析師Garrett Nelson逆勢給出了賣出評級。該分析師認為隨著特斯拉的兩座超級工廠投入建設,該公司正進入一個重要的支出周期,其自由現金流在未來幾個季度將受到嚴重拖累。他還提到,最近特斯拉Model Y的降價也是一個危險信號,意味著其未來現金流將受到進一步限制。
今年受制于全球疫情影響,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的產量也有所下降,在海外疫情尚不明了的當下,是否會在下一季度對產量持續產生影響還是未知數。
另外,特斯拉的汽車質量問題也受到了一些詬病,在全球范圍都有客戶投訴。2018年汽車網站iSeeCars.com匯總了400款車型的50萬個與安全相關的投訴,特斯拉排名第三,2020年特斯拉被納入JD.Power的新車質量報告,排名也是倒數。
減配門、頻繁調價、事故頻發……這些都在讓特斯拉來勢洶洶的同時,失去一批消費者的信任。
馬斯克發推特回應減配事件,圖源推特
特斯拉現在面臨的質疑,蘋果也曾經面臨過,但最終證明了自己。
和馬斯克一樣,在早期喬布斯也被看作是一個“瘋子”,那時候沒有人做民用個人電腦,還以非常高的價格售賣。
投資碰壁,觀念被質疑,喬布斯還被逐出了公司,自己成立了NeXT。然而在這幾年里,微軟迅速崛起,蘋果一度跌入低谷。
喬布斯回歸之后,對蘋果進行變革,推出、itunes、iPhone才開始有氣色,早期的iPhone還是比較小眾的存在,但在此后的很多年里,蘋果逐漸成長壯大,成為主流手機廠商中難以逾越的存在。
但是,與蘋果早期鮮少有同類別的智能手機競爭對手不同的是,在國內,新能源造車公司在迸發出新的潛力:
蔚來拿到合肥建投等投資者的70億元融資續命、理想在6月初完成了美團領投的5.5億美元D輪融資,并在7月11日凌晨向納斯達克遞交招股書、小鵬在幾天前宣布完成C+輪近5億美元融資。
雖然目前國產特斯拉的銷量遙遙領先,但這也意味著特斯拉將會面臨來自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
泡沫真的存在嗎?又究竟有多大?特斯拉能否證明自己值得這個身價?這些都是未知數,可以知道的是,馬斯克面對的是比喬布斯當年更殘酷的競爭,造車需要的資金和耐力都遠比手機多得多,未來的故事也將需要更漫長的時間來講述。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劉喵喵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