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國際投機資本“做空”中國
7月7日,在紐約市場,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6.2279,是4月13日以來近3個月的最低水平。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則稍高,報6.1166,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6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逆中間價收創逾兩月新低,收于6.21,較昨日收盤6.2092貶值0.01%。
對此,專家們解釋是,境內外人民幣下跌主要由于歐元大幅重挫,希臘脫歐是導火索。而A股的重挫引發境內外企業或個人拋售股票大潮來襲,這也使得在岸人民幣受到了較大的下行壓力。鑒于,中國央行維穩人民幣的意愿較為強烈,因此人民幣繼續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很小。
現在有很多人擔心,少數境內外機構大肆唱空中國股市,可能引發境內企業和個人拋售A股,大舉增持境外資產,從而影響國內A股指數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貶值壓力。應該說,這種擔心也有道理。7月7日,滬股通凈賣出102.56億元,而前一交易日則出現133.85億元的凈賣出,創滬港通開通以來最大單日凈賣出金額。
資料顯示,外資能夠做空A股指數有三大途徑,QFII、RQFII和滬港通三種途徑合計可能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規模大約為9950億,而隨著我國的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放開,資本流出和流入的規模將同時擴大。但目前來講,外資要想肆意做空A股,進而打壓人民幣匯率的可能性并不大。
一方面,中國股票市場目前的成交量早已突破萬億,可能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規模大約為9950億,外資在內地股市的規模不足市場的2%,對市場的影響也相對有限。另一方面,QFII、RQFII的實際使用額度低于審批額度,股票投資存在所謂的“本土偏好(home bias)”,盡管A股可能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但海外投資者更傾向于投資本國的股票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國內投資者難以充分及時了解境外市場變化。
而筆者認為,由于目前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外資還沒有這個能力來大肆做空A股市場,所以A股市場的暴跌的做空力量來自于境內的機構投資者。不過,海外機構投資者雖然不能任性做空A股,但是完全可以來做空人民幣匯率,從而達到做空中國的目的。
首先,做空人民幣,這需要外匯掉期或外匯期貨;目前國際大鱷索羅斯已經將總部移至中國,空頭大師查諾斯、羅杰斯也對中國蠢蠢欲動。其一,隨著人民幣兌換美元已現疲態,再加上香港的人民幣期貨業已推出,也給做空人民幣提供了舞臺。其二,國際空頭通過購買信用違約互換(CDS),做空人民幣離岸市場,鑒于人民幣離岸市場還相對封閉。所以做空人民幣離岸市場只能達到影響國內人民幣即期匯率市場的目的。
再者,全面做空中國樓市,要先從做空人民幣開始。一方面,美元近期呈現強勢狀態,而國際大宗商品卻暴跌不斷。其背后的原因就是美聯儲不斷暗示9月份開始加息,意在吸引國外游資回流美國本土。另一方面,中國實體經濟不振,央行進行了四次降息和二次降準,寬貨幣政策,很難使人民幣匯率不出現貶值。而只要人民幣匯率出現疲態后,大量的國內外游資開始將人民幣資產兌換成美元資產,離開中國。
眾所周知,中國的樓市和匯率走勢基本一致。自2005年匯改以來,樓市和匯市都有了較大的漲幅,現在兩者都存在著泡沫,只是人民幣泡沫相對較輕。現在政府正不斷出臺一系列救市政策,希望通過剛性需求入市,達到穩定樓市的目的,但是人民幣資產進入貶值區間將會使大量的游資流出中國。所以中國樓市正處兩難境地,就是上漲并不易,但下跌卻要直面泡沫破裂風險。如果人民幣匯率貶值,那中國房地產泡沫將面臨全面破裂的可能。
最后,當人民幣匯率被做空后,就會使中國經濟面臨嚴重的流動性不足。近些年來,大量外資通過貿易、投資(FDI)、地下錢莊等方式進入中國,中國央行就拿印出來的人民幣按一定比例進行兌換,這等于向社會投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而這些基礎貨幣又通過銀行信貸的形式,流向社會各個領域,造成了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而如今隨著美元堅挺,人民幣匯率開始走低,國內外游資流出中國,2014年中國社會的流動性“錢荒”問題將反復出現。所以盡管央行承諾不再干預匯市,但如果遇到破壞性的事態,中國央行可能會進一步上調人民幣中間價。
當然,有學者會認為,現在央行不是創造性的發明了PSL、MLF、SLF等流動性調控工具,完全可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人民幣匯率貶值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已不大。但是如果真的人民幣匯率出現調整,境內外機構集中拋售人民幣資產,外匯占款將長期為負,這肯定會影響中國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從而影響到中國經濟的走穩。
由于我國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外資要想做空股市難度較大,但要想做空人民幣匯率就容易得多。一方面,做空人民幣可以使大量資金流動國內的泡沫資產,從而達到給中國資產擠泡沫的目的,這樣中國很可能陷入金融風險中。另一方面,做空人民幣可以使中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受到挑戰,造成社會流動性問題,進而直接打壓中國經濟,危及實體經濟。所以穩定匯率市場要比拯救股市來得更加重要。而人民幣匯率進入貶值通道的惡果就是人民幣資產泡沫將全面破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