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0城房價繼續下跌說明了啥?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0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9個,持平的1個,9月“無一上漲”的情況繼續維持。上海10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2.4%。這就意味著,過去一年內,購房者基本都全面虧損。
自2012年6月份以來,70個大中城市房價連續上漲23個月。今年5月份開始,房價指數出現環比下跌,6-8月份跌幅開始擴大,9-10月份跌幅開始收窄。專家表示,全國主要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持續下跌,各地政府剌激效果并未達到預期,調整仍是樓市運行的主題。
不過,業內人士則似乎并不悲觀,他們覺得蕭瑟的數據背后也不乏暖色。一方面在房價整體下探的背景下,環比價格降幅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結束連續五個月的下跌狀態,其中,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9月上漲0 .3點,而上海、廣州、深圳二手住宅價格也出現止跌跡象。
更何況,隨著本月上海普通住宅新標準發布,滬上樓市急轉直下的情況也已出現轉折。網上房地產顯示,上周一周內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1.61萬平方米,環比前周上漲25.85%;成交均價為30178元/平方米,環比前周上漲14.45%。量價齊升行情下,上周超過3萬元/平方米的成交價格為今年周度次高,上周開盤數量也增加到9個,比前一周增加近1倍,投放套數繼續保持在千套以上。
從表面上看,雖然政策救市利好頻出,但是各大上市房企要想完成今年的銷售任務,恐難度很大。從房企完成任務情況看,除萬科、恒大外,其他90%的企業完成年度任務的難度依然比較大。另據,中原地產報告指出,在還有2個月的情況下,截至目前企業的平均任務完成率僅為74%。時至今日,各類救市政策已出臺多日,為啥難以挽回房價整體持續下跌的頹勢呢?
首先,為了緩解樓市下行對宏觀經濟造成的巨大壓力,今年以來各地紛紛退出住房限購并放寬公積金貸款限制,金融管理當局也松綁住房限貸政策,以剌激樓市成交。這些政策出臺雖然在短期內有助于緩解住房剛需購房的壓力,但在樓市預期逆轉、住宅價值出現拐點之際,其剌激樓市效應會遠遜于政策的預期,更會加重樓市觀望情緒。
房價上漲預期逆轉始于去年四季度,那時由于房價連續過快上漲,越來越遠離合理的估值。而房價真正出現拐點則在今年6月份開始。當政府對樓市實施一輪又一輪的救市政策時,則已經向房地產市場傳遞出各級政府對樓市崩盤引發的金融風險的擔憂,而這往往被認為是未來房價將進一步下跌的證據。
再者,由于2013年房價快速上漲,透支了房價未來的空間,再加上各地房產庫存積壓嚴重,今后國內各房價上漲空間已十分有限,而下跌空間已經敞開。即使是十分看好中國樓市的地產大佬們,也不得不承認商品房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各地開發商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也趨于謹慎,前10月,全國房地產住宅新開工面積10 .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9.8%。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投機性需求已經大不如前幾年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月上海普通住宅新標準發布,使得上海樓市出現了井噴,這也是部分苦熬了大半年的所謂剛需匆忙入市的結果,鑒于上海地區平均房價已經超過3萬元/平米,90%的工薪階層直呼買不起,所以這類政策效應不會持續多久,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反彈,注定是曇花一現。
最后,縱觀各類房產救市政策最為有力的“殺手锏”無疑是央行和銀監會出臺的房貸新政。但是這次的房貸新政的執行力度大不如前。一方面2009年房價天天向上,個人房貸是優質信貸,而現在個人房貸周期長、風險大,銀行大多視同雞肋。另一方面央行要求給個人房貸者七折利率優惠,希望這樣提振樓市成交。但是七折利率優惠等于銀行做一筆虧一筆,現在銀行能給出九五折個人房貸優惠就算不錯。
在房貸新政執行力度大打折扣,其力度遠不及2009年初,投資購房者在利率方面的成本沒有降低多少的情況下,要說房地產市場會一直全面復蘇,乃是癡人說夢!筆者認為,在房地產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房貸新政以及其他各類救市政策,最多提振一時的樓市成交量,以及短暫托住下跌的房價,但并不能徹底改變目前樓市泡沫崩潰的趨勢。
國家統計局出臺的10月份70城市房價數據,說明了各級政府的救市利好政策對房地產影響有限。而隨著房地產供需情況已經徹底扭轉,社會流動性大不如前,房貸新政的執行力度打折等影響,本輪政府的各類房地產托市政策注定會效果不彰。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推動剛需入市購房,讓房地產不出現崩盤,維持原狀就甚為滿意!但是由于房價泡沫太大,要想不進行深度調整也是不可能的。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