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是資本市場的“自貿區”
沸沸揚揚的滬港通在市場期待的鑼鼓聲中呼之欲出。滬港通對中國資本市場以及金融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這是社會各界所共同關注的。
第一, 滬港通業務的開展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規則和制度與國際接軌。由于誕生的市場背景不同,制度環境不同,上海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在交易規則上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漲跌停板制度、交易時間、交易費用和做空機制等,隨著占雙方市值80%以上的藍籌股成為滬港通的交易標的,兩個交易所在游戲規則方面的接軌和趨同是必然的。更確切地說,滬港通將促進上海交易所的各種游戲規則國際化。
第二, 滬港通業務的發展對中國資本市場監管規則國際化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大量的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市場投資中國股市,對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內幕交易的法律規制和監管方式、監管的科學性、嚴謹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上市公司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行為,信息欺詐的影響將擴及國際投資者,因此,我國更加嚴謹的市場監管法律法規有望密集出臺,監管制度和國際接軌是滬港通業務順利開展的保障。
第三, 滬港通業務的開展有利于通過全新的合作機制增強證券市場各類參與者的綜合實力,首先,滬港通業務倒逼國內證券經營機構實現國際化運作并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其次,倒逼交易所和金融中介機構努力提高定價和發行效率。
第四, 滬港通業務的港股通采用的是人民幣清算,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有效推手之一。因此,滬港通業務的開展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并。鞏固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此外,滬港通業務的開展還會加速A股市場納入全球指數體系,逐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
因此,從本質上說,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自貿區。不僅對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提高上海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也有重大意義。
當然,滬港通開啟的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在倒逼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挑戰。
首先,國際市場(香港)波動可能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會加大,影響國內資本市場變化的因素增加;對市場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其次,從兩地市場結構的差異比較來看,滬港通業務開展之后,A股市場中小盤估值偏高可能會承載一定的壓力。
第三,滬港通業務是跨境投資,涉及的跨境執法事項增多,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帶來一定的難度。
目前,港股開放給國內投資者的標的品種只有273家,占香港全部上市公司數量18%,從長期發展前景來看,未來隨著滬港通投資標的進一步擴展,推動可投資范圍逐步擴大,從股票互通走向基金互通。使得投資者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A股市場在海外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地位也會相應提高。雖然同為股票市場,滬港兩地市場的收益卻有極大的差異,可以看為兩類風格的可配置資產。滬港通對兩地的投資者來說均是增加了一個可配置的市場。
從市場層面看,滬港通的直接影響會使A+H股中的藍籌股的兩地差價縮小,但短期內不會對A股和港股指數形成巨大的沖擊,畢竟3000億和2500億的投資總額限制只占目前滬港兩地市值總額的2%和1%,不足以造成市場整體的大起大落。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來看,更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制度接軌。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