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海上光伏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隆基綠能(601012)、華能國際(600011)、天合光能(688599)等
本文核心數據:海上光伏市場規模;海上光伏市場份額
行業概況
——定義及分類
光伏產業,簡稱PV(photovoltaic),主要指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光電轉換產業鏈條,包括高純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以及光伏發電的應用等多個環節。
海上光伏是指在應用在海面的光伏電站(光伏平臺),具有發電量高、土地占用少、易與其它產業相結合等特點。參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資料,按照安裝形式,海上光伏可分為樁基式海上光伏和漂浮式海上光伏。其中,樁基式海上光伏采用并網發電+漁光互補的模式,而漂浮式海上光伏采用并網發電+網箱養殖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漁光互補式”和“風光互補式”是按照分層立體確權進行使用分類的。
目前國內海上光伏項目主要是樁基式海上光伏,而漂浮式海上光伏處于實證階段。2024年1月,中集來福士研制的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半潛式海上漂浮式光伏電站在煙臺正式投運。
——產業鏈剖析:上游零部件產業寬泛
目前我國海上光伏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分為兩大板塊,光伏發電集成系統和適配海上環境的結構件及電力電纜線路。適配海上環境的結構件包括漂浮系統、錨固系統、敷設系統以及接地系統。海上光伏中游是指承接海上光伏工程的承建商,按照項目類型分為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和漂浮式海上光伏。
海上光伏行業的上游企業中,從事光伏核心組件的企業有固德威、錦浪科技、上能電器、科士達、特變電工等;光伏發電系統有東方日升、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源等;光伏發電運營方案企業有晶科科技、太陽能等。從事海上光伏系統專有的漂浮系統企業有納川股份、陽光電源等;從事海上光伏系統專有的錨固系統企業有巨力索具、亞星錨鏈。
海上光伏中游承建商有隆基綠能、天合光能、華能國際、正泰新能源、曙光新能源、中能眾誠等。海上光伏下游主要是國家電網輸配電運營商,海上風光儲氫配套產業企業有遠景智能和明陽智能。
行業發展歷程:處于起步階段
受益于隨著漁光一體的發展,我國海上光伏行業于2018年進入起步階段。2023年,中國能源局提出要謀劃啟動建設海上光伏,國內海上光伏行業迎來加速發展。
行業政策背景:支持海上光伏發展
過去幾年國家層面的海上光伏行業政策主要以鼓勵類為主,國家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海洋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培育智能光伏示范企業、優先發放補貼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等措施,均是對發展海上光伏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今年來國家開始重視光伏用海規范。2024年1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統計海上光伏項目用海管理情況的通知》,明確提出自通知印發之日起,沿海各級自然資源(海洋)主管部門要暫停受理海上光伏項目用海申請或審批海上光伏項目用海市場化出讓方案:
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海上光伏確權項目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必須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國家高度重視對海上光伏項目用海情況的規范,開展建設海上光伏項目首先應取得海域使用權。尤其,自然資源部于2024年1月發布了《關于統計海上光伏項目用海管理情況的通知》,自通知印發之日起,沿海各級自然資源(海洋)主管部門要暫停受理海上光伏項目用海申請或審批海上光伏項目用海市場化出讓方案。
參考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資料,截至2022年5月,我國確權海上光伏用海項目共28個,累計確權面積共1658.33公頃。
注:海上光伏確權項目數據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披露,截至2024年10月,數據僅披露截至2022年5月情況。
——中國海上光伏建成項目分析
當下,我國海上光伏項目主要為漁光互補項目(樁基式海上光伏),實現并網發電+漁光互補。
——中國海上光伏造價成本分析
根據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戰略總監潘細錄的公開講話,從做單一的示范項目到小批量的示范項目,成本可下降為1萬元/每千瓦以下。雖然海上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比地面的要高,但隨著商業模式不斷成熟,海上光伏項目成本下跌至6000元-7000元/每千瓦,這樣就形成了大規模產業化條件。
總體來講,目前我國海上光伏行業仍處于小批量示范項目到大規模產業化的過渡階段。以2023年10月開工的國華HG14海上光伏項目為例,其規劃裝機總容量為1000兆瓦,總投資額約79.7億元,核算成本約79700元/千瓦。
——中國海上光伏總裝機量情況分析
近年來,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一種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也存在一些瓶頸:一方面,由于陸上太陽能光伏發電需要占用較大的土地面積,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制約陸上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多數陸上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建立在遠離用電中心的荒漠地區,遠距離輸電使得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用電成本大大增加,從而成為陸上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發展的另一個制約因素。
海上光伏發電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陸上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占用土地資源較多且距離用電中心較遠的問題。海上太陽能光伏平臺多設置于海洋開放水域,可以與海上制氫、海洋漁業、海上風電等多種產業結合,具有良好的商業化開發前景。據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能發展中心副主任崔琳介紹,山東在渤海和黃海海域已經安裝了大量海上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超過700萬千瓦。
結合山東、江蘇、浙江、河北、天津、福建等海上光伏領先地區的項目情況,前瞻初步統計2023年中國海上光伏累計裝機量約1600萬千瓦。
海上光伏行業市場規模
結合海上光伏造價成本分析,前瞻以5000元/千瓦成本來計算,2023年中國海上光伏市場規模約80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集中在北京和廣東
從代表性企業分布來看,海上光伏產業代表性企業主要分布北京、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地區。此外,福建等地亦有產業鏈代表性上市公司。
——企業競爭:國家電投和 山東能源集團市場份額較大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上光伏項目裝機容量約1600萬千瓦。山東能源集團和國家電投項目裝機量占比較大,均為17%;其次,國家能源集團占比約13%;中國電建和華能集團占比約7%。
——行業集中度:中國海上光伏行業集中度CR7約68.4%
基于上述的市場份額數據,我國海上光伏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山東能源集團、國家電投和國家能源集團等3家廠商合計市場占比約46.6%,行業市場集中度CR7為68.4%。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海上光伏行業將呈現提升抗風浪性能、重點發展“漁光一體”、“風光一體”應用等趨勢:
——裝機量發展前景:預計到2027年海上光伏總裝機量超6000萬千瓦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江華指出,隨著陸上光伏面臨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光伏發電應用場景也愈發多樣化,海上光伏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2022-2023年,浙江、福建、河北等省份就海上光伏項目進行了相當規模的規劃。例如,按照山東省規劃,2025年山東省海上光伏總裝機量達1125萬千瓦,2030年達2000萬千瓦;江蘇省2025年達500萬千瓦,2027年達1000萬千瓦。
按代表性省市的海上光伏規劃,前瞻初步預測到2027年中國海上光伏總裝機量突破6000萬千瓦。
——市場規模發展前景:預計到2027年海上光伏市場規模約2400億元
參考光伏行業發展情況,中國海上光伏成本未來有望進一步下降,前瞻按4000元/千瓦的造價成本來核算,到2027年中國海上光伏市場規模約2400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海上光伏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海上光伏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海上光伏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海上光伏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