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恒瑞醫藥(600276);貝達藥業(300558);匯宇制藥(688553);益佰制藥(600594);百濟神州(688235);君實生物(688180);吉貝爾(688566);奧賽康(002755);復星醫藥(600196);哈藥股份(600664)等
本文核心數據: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量等
行業概況
1、定義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子作用下,引起細胞遺傳物質改變,導致基因表達失常,細胞異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腫瘤細胞失去正常生長調節功能,具有自主或相對自主生長能力,當致瘤因子停止后仍能繼續生長,大量消耗人體的營養物質。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并釋放出多種毒素,導致人體消瘦、貧血、臟器功能受損乃至死亡。
國家標準《GB/T 14396-2016疾病分類與代碼》規定了腫瘤形態學的分類與代碼,按腫瘤的不同形態,可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原位腫瘤、動態未定或動態未知的腫瘤;根據腫瘤組織來源的不同,腫瘤可劃分為上皮組織腫瘤、間葉組織腫瘤、淋巴瘤、白血病、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抗腫瘤藥也稱為抗癌藥、抗惡性腫瘤藥,是指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物。抗腫瘤藥物通過不同作用機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殺死腫瘤細胞。
根據制藥工藝來看,抗腫瘤藥物可分為化學藥、生物制品和中藥三大類。其中化學藥根據作用機制可以分為傳統化療藥物、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其他輔助治療藥物;生物制品主要指靶向大分子藥物,即單克隆抗體等。
2、產業鏈剖析
抗腫瘤藥物上游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中藥材、藥用輔料、藥用包材及制藥裝備等原料及設備供應。中游為抗腫瘤藥物生產,根據制藥工藝不同,抗腫瘤藥可分為化學藥、生物制品和中藥,化學藥又包括傳統化療藥物和靶向小分子藥物等,生物制品主要是指靶向大分子藥物。下游為醫藥流通和抗腫瘤藥物的應用。
我國抗腫瘤藥物產業鏈上游企業包括普洛藥業、九洲藥業、華海藥業等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上白云山、紫鑫藥業、同仁堂等中藥材供應企業,爾康制藥、山河藥輔、黃山膠囊等藥用輔料供應企業,山東藥玻、海順新材、正川股份等藥用包材企業及東富龍、楚天科技、新華醫療等制藥裝備供應企業。中游抗腫瘤藥物生產企業包括恒瑞醫藥、齊魯制藥、石藥歐意及正大天晴等。下游醫藥流通行業代表性企業包括老百姓、國藥控股等。
行業發展歷程:抗腫瘤藥物進入快速發展期
我國抗腫瘤藥物行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70年前,處于探索階段,我國抗腫瘤藥物缺乏規范的制度管理;1970-2000年,處于起步階段,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尋找新的藥物作用靶點,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深入探討抗腫瘤藥物的分子作用機制等,內容大多針對難治性實體瘤,如肝癌、肺癌和鼻咽癌等;21世紀以來,為快速發展期,我國抗腫瘤藥行業重點發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并開啟聯合治療新模式。
政策發展歷程:當前重點是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在老齡化程度逐年提高的市場背景下,我國腫瘤患病人數逐年提高,對于抗腫瘤藥物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多。近年來,國家對抗腫瘤藥政策經歷了從“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綜合防治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到“重點加強腫瘤等領域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再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等產業”的變化。
“十一五”時期,提出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綜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十二五”時期,提出重點加強腫瘤等領域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十三五”時期,提出有效防控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到“十四五”時期,提出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等產業。
行業發展現狀
1、流行病學:癌癥新發病例數量逐年增長
2016-2022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22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達到了482.5萬人,同比增長2.9%。初步估計,2023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超490萬人。
2、用藥格局:靶向藥物已占據主要需求份額
從不同種類的抗腫瘤藥物需求來看,2022年靶向藥物已經占據主要需求份額,第二代小分子靶向藥物已經占據超29%的銷售額,第三代及第四代大分子靶向藥物已經占據超36%銷售額。
3、市場規模: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在中國市場,抗腫瘤藥物市場銷售近些年來一直呈現穩步增長趨勢。據百濟神州披露的數據,2022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達到了人民幣235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5%。初步統計,2023年,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超280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東部沿海區域產業鏈布局較完整
從抗腫瘤藥物產業鏈企業區域分布情況來看,江蘇和廣東企業分布最多,北京、上海、山東和浙江等省市也有較多企業分布。東部沿海區域產業鏈企業最密集。
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上海、浙江和江蘇的代表性企業分布最多。其中浙江和上海的產業鏈企業分布比較完整。
2、企業競爭:外企仍占據相當市場份額
從抗腫瘤藥物行業企業市場份額占比情況來看,2022年,羅氏和阿斯利康兩家大型跨國制藥公司市場份額占比最高,占比分別為11.20%和5.35%;其次是恒瑞醫藥和齊魯制藥這兩家本土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均在4%以上。市場份額占比前十的企業中,有羅氏、阿斯利康和諾華三家外國企業,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上,這些在全球范圍內領先的藥企仍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上有超400家廠商的產品在售,但市場集中度已經較高,2022年,CR3已超21%,CR5已超29%,CR10超44%。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靶向、免疫治療聯合及抗體偶聯藥物成新趨勢
為了發揮不同機制的抗腫瘤協同作用,聯合治療越來越成為趨勢,在聯合治療中,過去是化療與放療、手術相聯合,如今是化療與靶向、免疫治療相聯合。
此外,抗體偶聯藥物也快速發展,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抗體偶聯藥物(ADC)由靶向腫瘤特異性抗原或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與不同數目的小分子毒素通過連接子偶聯組成。其兼具單抗藥物的高靶向性以及細胞毒素在腫瘤組織中高活性的雙重優點,可高效殺傷腫瘤細胞,較化療藥物副作用更低,較傳統抗體類腫瘤藥物具有更好的療效。且具備與其他療法聯合的協同作用并可用于治療單抗藥物療效不佳的大量潛在患者。
2、2029年市場規模或超5500億元
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公眾癌癥預防意識的提高,癌癥檢出率也相應提高。老齡化及公眾癌癥預防意識提高推動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上漲。前瞻預計,到2029年,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90億元,2024-2029年復合增長率約19%。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抗腫瘤藥物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抗腫瘤藥物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抗腫瘤藥物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