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價值鏈分析 醫療類可穿戴設備毛利率較高【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歌爾股份(002241);小米集團(01810);九安醫療(002432);奮達科技(002681);卓翼科技(002369);寶萊特(002906);佳禾智能(300793)等。
本文核心數據:可穿戴設備行業產業鏈;可穿戴設備行業成本分析
可穿戴設備行業產業鏈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可穿戴設備產業鏈涉及環節較多,從產業分工維度看可分為上游關鍵器件、中游可穿戴設備產品、下游應用領域三個環節。產業鏈上游包含了從芯片解決方案到外觀設計,再到生產組裝以及應用開發等一系列流程。硬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設備的開發,容易忽略軟件的疊加性和更新性;軟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軟件的開發,卻在硬件生產、渠道建設和售后服務方面有所欠缺,導致可穿戴細分領域普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業鏈各環節脫節,無法形成閉環運作。
可穿戴設備行業成本結構中原材料成本超過80%
目前,我國可穿戴設備行業成本結構主要由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組成。
從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代表性企業奮達科技2022年的成本分析中可以看出,可穿戴設備行業的原材料成本約占80%,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分別占10%。整體來看,可穿戴設備生產中原材料的占比較高。
根據樂心醫療披露的2022年可穿戴設備制造的成本結構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將近達到90%,制造費用和直接人工合計約占10%
可穿戴設備公司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芯片、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原材料價格變動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兩家公司作為行業領導者,擁有較大的集中采購優勢,應該通過與供應商達成長期合作、提前備貨等方式降低原材料波動對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
可穿戴設備價格傳導機制分析
可穿戴設備產品市場價格由行業供應端、制造端及消費端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級傳導。供應端的成本價格包括傳感器、芯片等電子元器件價格、人力價格、設備廠房價格等,其中原材料價格受大宗商品、半導體材料、廠房供應、國際形勢、突發事件的影響較大;供應端價格傳導至制造端形成了生產成本,制造業綜合供需溢價、研發成本和企業利潤,形成“制造端價格”傳導至消費端,而消費市場需求彈性也反作用于供應端、制造端,形成“價格-需求-價格”的傳導路徑來影響可穿戴設備產品市場定價。
醫療類可穿戴設備毛利率較高
我國可穿戴設備成本結構中原材料占比較高,具體來看芯片制造的毛利率較高,部分產品毛利率高達60%,消費電池毛利率約在20%-25%區間內;中游可穿戴設備制造商中,監護儀等醫療類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毛利率較高,達到45%-60%,耳機產品的毛利率則為30%-35%;下游代表性應用場景中,醫療器械領域的毛利率為50%-55%。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可穿戴設備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