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細胞培養基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下游需求推動培養基市場持續擴容【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奧浦邁(688293),近岸蛋白(688137),中牧實業(600195),雙鷺實業(002038),通化東寶(600867),冠昊生物(300238),三生國健(688336),潔特生物(688026)等
本文核心數據:發展歷程;市場規模;下游應用;
全球細胞培養行業發展歷程
全球細胞培養基品牌悠久。海外的培養基行業起步于1950年代,細胞培養基行業先驅Gibco、JRHBio-sciences、Hyclone分別成立于1962年、1967年、1967年,后續分別被賽默飛、默克、丹納赫收購。三巨頭通過持續進行細胞培養基相關業務,進行并購和業務整合,同時加大內部研發投入,基本實現了科研試劑、科研耗材、科學設備領域的完整布局。1987年,FDA批準首個通過動物細胞培養表達的重組蛋白藥物—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t-PA),隨后EPO(1989年)、Rituxan(1997年)、Remicade(1998年)、Herceptin(1998年)、Humira(2002年)等動物細胞培養生產的重磅藥物陸續批準上市,強勁的需求帶動培養基加速更新迭代,實現更高的細胞密度和蛋白抗體表達水平。1997年Gibco推出CDCHO,第一個完全化學成分確定培養基(CDM),標志著培養基開發從此進入全新時代。2000年后無動物源CDM持續優化,從而支持高密度培養和高產物表達。
全球培養基市場快速擴容
伴隨藥物研發的推進,細胞培養基的使用量通常會逐級放大。受益于重組蛋白/抗體藥物上市數量的持續增加和“重磅炸彈”藥物的銷售放量、CGT藥物的嶄露頭角,2017-2022年全球細胞培養基市場規模以CAGR超過11%的增速,從13.38億美元增長至22.9億美元。
中游產品:無血清培養基占比最高
對于含血清培養基,主要成本來自血清,對于無血清培養基,主要成本來自生長因子,每毫克單價比含血清價格更高。據Equal Ocean數據統計,全球培養基市場中無血清培養基占比約為68%。
下游應用:CGT需求快速增長
CGT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有望爆發。根據FDA統計,2020~2025年每年有10~20個CGT產品獲批。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22年全球細胞基因治療市場規模達到66億美元,同比增長75%,未來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海外企業綜合性能情況
國產、進口培養基廠商都提供定制化培養基服務。進口的是國產的3至4倍的價格,兩者在價格上有所不同。此外進口培養基的質量更好,利于觀察,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比較少,檢驗結果比國內的檢驗結果準確,兩者在檢驗結果有差別。國產、海外培養基廠商都提供定制化培養基服務,但國產培養基廠商在成本優化、服務響應速度以及客戶需求滿足度上更優。并且在貨期上具有顯著優勢,可以快速響應客戶的供貨需求。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細胞培養基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細胞培養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細胞培養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細胞培養基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