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核醫學成像設備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企業數量仍較少【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聯影醫療(688271)、大博醫療(002901)、邁瑞醫療(300760)、萬孚生物(300482)、樂普醫療(300003)、英飛拓(002528)、三諾生物(300298)、魚躍醫療(002223)、東軟醫療(210288)、新華醫療(600587)等
本文核心數據:核醫學設備發展歷史;核醫學設備醫院保有率;核醫學設備技術對比
核醫學設備主要為SPECT和PET
核醫學影像是指受檢者服下帶有同位素標記的示蹤劑,經過代謝后,圖像信號反映人體不同部位同位素的濃度分布,顯示形態學信息和功能信息。 1957年研發出第一臺γ照相機,核醫學成像設備正式從靜態研究步入動態產業化發展,由于γ照相機應用受限頗多,目前主流的核醫學成像設備主要有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裝置(SPEC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裝置(PET)和核醫學融合成像裝置(如:PET-MRI、PET-CT、SPECT-CT等)。
從產品的普及率及先進性來說,SPECT先于PET于臨床上使用,普及率高于PET,但PET成像效果更清晰,對人體輻射傷害更小,比SPECT更先進,近幾年PET的市場增速也更快。PET設備通常與CT和MRI融合形成PET/CT和PET/MR,SPECT設備通常與CT融合形成SPECT/CT,單獨的PET和SPECT設備已經逐漸退出市場。
核醫學學科建設進行時
2021年,我國發布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發布的綱領性文件。隨后,多個部門和機構進一步明晰核醫學的發展路徑,我國核醫學發展明顯提速。此外,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也發布《核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給出了核醫學科明確的建設方向。
截止2023年,中國設立核醫學學科的醫院共有356家,其中三甲醫院315家。
國內企業仍然較少,依賴進口
根據《醫療器械藍皮書2023》,目前中國醫院中存續的核醫學設備中,主要被GE、西門子、飛利浦等企業壟斷,外企企業的保有率占比超過90%。
自2018年《關于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將PET/CT列入乙類管理(省級衛生計生委負責配置管理),其參與企業的積極性顯著提升,而SPECT/CT的企業基本以外資和合資企業為主。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療器械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