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核能列為過渡能源 能源危機下全球核電回暖
行業主要公司:中國廣核(003816、01816.HK)、中國核電(601985)、大唐發電(601991)、浙能電力(600023)、申能股份(600642)、華能國際(600011、HK.00902)、皖能電力(000543)、福能股份(600483)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主要國家核電政策、全球關閉核電站退役情況、核電站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成本對比
全球減核棄核原因解析
全球對核電的態度一直爭論不休,但多數國家采取消極態度。全球減核棄核原因主要來自幾個難以解決的瓶頸。
——核電并非無污染的清潔能源
核電站一旦泄露必將造成持續性、不可逆的毀滅性災難。同時,核廢料的處理,核電站的退役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全世界迄今已積累了幾十萬噸高放射性核廢料,這些廢料的處理,是世界性難題。過去40年間,全球關閉的189座核電反應堆,只有19座完成退役,剩余高達90%的關閉核電反應堆仍存在核廢料處理難、轉運難等問題。
——核電并非絕對安全
當前核電無論是二代、三代,還是尚在實驗室階段的四代都不能保證100%安全。多年來,核電技術雖然不斷改進,但業內專家仍然擔憂,萬一出現事故,人類將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主要是核電老化集中暴露的問題。核電站設計壽命為40年,長期輻射會讓金屬零部件嚴重老化劣化、原子爐鋼體內部結晶脆弱化,需要頻繁檢修,嚴重影響發電效率。比如2022年,法國一半核電站被迫關閉維修,不得已從歐洲電網進口電力。
——核電不具備成本優勢
由于核電站的系統復雜性,投建成本巨大。在主要經濟體中,核電比太陽能和陸上風能更貴。尤其在歐洲,核電站的成本幾乎是太陽能和陸上風能的3倍,即便風電和光伏配儲,核電仍然不具成本優勢。
除了資金成本,在時間成本方面,核電也不如光伏和風電。核電項目從投建到運營回本周期長達15年,而太陽能發電項目只需要6年,風能只需要4年時間。
全球主要國家減核、棄核舉措
基于上述原因,有的國家如德國干脆一刀切,徹底放棄核電項目,比如德國;有的國家如法國等,則采用逐漸縮減核能的政策。
能源危機下全球核電回暖
然而棄核、限核的政策對國家能源結構沖擊較大,以德國為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工業發達,能源需求高,一刀切的棄核政策,給德國至少造成1.7萬億歐元的經濟損失,還有對核電企業總金額達24億歐元的經濟補償。加之俄烏沖突,全球尤其是歐洲國家面臨巨大的能源危機,原先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較嚴重的國家,其在俄烏沖突中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國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在這個背景之下,全球核電發展有所回暖,2022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補充授權法案,將滿足特定條件的核能歸為可持續投資的“過渡”能源。表明歐盟已經從政策層面對核電進行松口。
雖然當前核能有回暖趨勢,但此時認為核電迎來了“第二春”仍為時尚早。雖然最近利好核電的政策頻出,但核電的前景談不上樂觀。因為核電事故的前車之鑒,即便技術有所進步,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也無法完全消弭各國對核電安全的擔憂。再加上核電項目自身建設周期長、審批復雜、建造技術難度大的特點,多國在核電領域的發展仍然慎之又慎,當前的核電規劃最終能否落地,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核電行業的發展環境;中國核力發電上游的市場狀況;中國核電行業經營狀況;中國核電關聯行業發展情況;國內外核電行業市場競爭情況;中國核電行業主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