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征信行業發展模式對比剖析 中國以公營模式為主【組圖】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征信市場體系,美國征信市場體系,日本征信市場體系
全球征信發展歷史簡析
世界上最早期的征信機構創建于1803年的英國倫敦,隨后美、法、德、日等國先后也相繼快速發展起來。我國最早創設的征信機構是1932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銀行、浙江實業銀行聯合設立中華征信所,但在相當長的時期由于戰亂等種種原因我國征信業一度中斷。目前全球最發達的征信業主要集中在美歐等發達國家,近年來新西蘭、新加坡和韓國等也發展較快。
全球征信三大發展模式
縱觀全球各國征信行業發展歷程,根據所有者的差異,大體有三種發展模式:公營征信系統、私營征信系統以及介于公營和私營之間的征信系統(如會員制系統)。
公營征信系統主要是以國家中央銀行建立的銀行信貸登記系統為主體,向商業銀行、中央銀行以及其他銀行監管當局提供有關公司及個人對整個銀行體系的負債情況的信息系統。德國、中國是公營征信系統的代表。
私營征信系統主要由私人和法人投資,各國政府通過立法對征信機構進行管理。征信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依法經營信用調查和信用管理業務。美國市場是典型的私營征信體系。
會員制征信機構主要由銀行協會牽頭建立征信機構,負責對消費者個人或企業進行征信。各會員銀行均為征信機構成員,因此銀行與征信機構之間對市場需求、信息采集等問題可方便地達成一致的意見。日本市場為會員制征信模式的代表。
公營征信模式——中國案例
中國征信行業主要有三類參與者,一是信貸征信系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二是獲取個人征信牌照主要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企業,百行征信、樸道征信;三是主要從事企業征信業務的機構。
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共收錄6092.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收錄超過11億自然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央行征信系統是中國最主要的征信系統,覆蓋范圍廣,收錄信息最全,而中國的企業征信機構、個人征信機構目前規模較小。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主要通過商業銀行以及人民銀行兩條主線,依次從全國總行、省級分行、地方支行、營業網點四級體系進行信用信息征集。公共征信模式具有覆蓋面全,數據質量高,有利于個人隱私保護的優點,但公共征信系統搭建耗費較大、運作效率較低、產品豐富度較差。
私營征信模式——美國案例
美國是典型的私營征信模式,美國征信市場體系分為機構征信和個人征信。其中機構征信又分為資本市場信用和普通企業信用,資本市場信用機構有標普、穆迪、惠譽等,普通企業信用機構包括鄧白氏等。而個人征信體系中,以益博睿(Experian)、環聯(Trans Union)和艾可飛(Equifax)三大征信機構為主體。美國私營征信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私營征信模式具有效率高、產品豐富多樣的優點,但其數據隱私性的保護需要嚴格監管。
會員制征信模式——日本案例
日本征信體系可以分為企業征信和以行業協會為主導的個人征信機構,在企業征信方面,日本帝國數據、東京商工所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在個人征信方面,主要是由行業協會或聯合組織創立的機構,如全國銀行個人信用情報機構則是有銀行業協會組織成立的。
會員制征信體系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會員單位(如銀行)合作成立征信機構,征信機構信息主要來自于會員單位,并在各會員之間實現信息共享。會員制模式主要特點是會員之間信息共享高效,管理上主要以行業協會規章制度進行規范為主,與此同時,由于會員制模式具有嚴格的入會審核要求,使得非會員難以獲取信用數據。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征信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征信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征信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征信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