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海水利用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海水利用規模不斷擴大【組圖】
海水淡化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02203)、雙良節能(600481)、巴安水務(300262)、津膜科技(300334)、江河海(839240)等
本文核心數據:海水利用相關標準數量、海水淡化工程規模、海水利用用水量等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海水利用工程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近年來我國海水利用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現行標準數量由2015年的102項增加至2020年末的180項,包括國家標準53項、行業標準119項、地方標準8項。其中,2020年新發布海水利用相關國家標準11項、行業標準4項、地方標準1項。
海水利用可分為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三大類,其中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能夠有效改善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海水淡化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穩步擴大。2020年我國在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的發展。據《2020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1萬噸/日。
根據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脫鹽分會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項目產水用途分布如下,應用范圍最廣的領域為核電和電力與石化和化工,占比分別達到39.39%和20.90%,總體來看工業用水比例遠高于市政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直接用海水替代淡水作為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目前我國九成左右的直接利用海水都屬于工業用水,用量最大的是工業冷卻用水,其次還可用在洗滌、除塵、沖灰、沖渣、化鹽制堿、印染等。2015年以來我國海水冷卻用水量逐年增加,且2018年以來增速呈上升趨勢。2020年,沿海核電、火電、鋼鐵、石化等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穩步增長,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1698.14億噸,相比2019年增加212.01億噸,同比增長14.27%。
從區域分布來看,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1個沿海省市均有海水冷卻工程分布。2020年,廣東省海水冷卻用水量最多,達564.11億噸,遠超排名第二的浙江省和排名第三的福建省,用水量分別為333.74億噸和249.24億噸。除廣東、浙江和福建外,遼寧、山東和江蘇2020年海水冷卻用水量也超過100億噸,均為石化、電力、鋼鐵等高耗水工業發達省市。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海水利用行業發展迅速,海水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具體表現包括行業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逐年擴大、海水直接利用量增速上升。此外無論是海水淡化還是海水直接利用,均主要用作工業用水,工業發達省市明顯海水利用量較高。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海水淡化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海水淡化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海水淡化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