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航空裝備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江航裝備(688586)、南山鋁業(600219)、廣聯航空(300900)、煉石航空(000697)、安達維爾(300719)、航發動力(600893)、航發控制(000738)、航發科技(600391)、中航重機(600765)、應流股份(603308)、中航電子(600372)、中航電測(300114)等。
本文核心數據:行業進出口規模、產業園數量、機隊規模等。
行業概況
1、定義
根據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航空裝備發展”,其提出航空裝備主要包括飛機、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設備與系統三大部分。不同組成部分的詳細定義如下:
注:本文航空裝備領域不涉及軍工領域,下同。
2、產業鏈剖析:航空發動機生產制造是產業鏈核心
航空裝備的關鍵原材料有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兩大類,包括鈦合金、航空鋼材、陶瓷基等特殊材料。中國航空材料行業的整體技術距離國際先進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部分高端產品仍需進口。但是近年來,中國部分航空材料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中國部分航空材料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部分產品開始出口海外市場。
航空裝備制造是航空裝備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主要為航空部件制造和航空裝備整機。其中航空部件制造可分為機體、發動機及機載設備三大部分。機體是航空裝備結構的主要構成,發動機是航空裝備的動力來源,機載設備是指對航空裝備飛行中的各種信息、指令和操縱進行測量、處理、傳遞、顯示和控制的設備。航空裝備的細分市場大致為軍用航空裝備以及民用航空裝備兩大類。
其中,航空發動機是航空裝備的動力來源,是最重要的構成部分,發動機的研發設計、生產是航空裝備產業鏈中最核心的部分。航空發動機是當今世界研發制造難度最大的現在工業造物之一。這是因為不像其他航天裝備一樣,組件幾乎為一次性使用,而它不僅要求要有優異的性能,還要保證在長期使用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目前,中國國內也存在著一批航空發動機重點生產企業,如中國航發、中航重機、應流股份、愛樂達、無錫航亞、貴州黎陽、沈陽黎明、西安西航、成發集團、南航動力等。
發展歷程:進入發展黃金時期
從發展歷程來看,我國早在1911年就開始涉獵飛機制造領域,僅比1903年萊克兄弟晚了8年,我國航空先驅馮如先生更是在1909年就在美國駕駛馮如1號成功試飛,所以在航空領域開始階段,我國并沒有比國際晚太多。但是受制于當時國內的政治經濟環境,建國之前中國的航空裝備制造發展存在著“積貧積弱”的發展特點。建國后,隨著國內政局穩定和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國的航空事業才開始有起色。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逐步確立,中國在制造業領域長期的技術積累,中國航空產業逐步進入發展黃金時期。尤其是在國產C919成功試飛后,中國航空裝備制造真正開始走向國際尖端領域。
行業政策背景:國之重器,受到多方政策支持
近年來,我國航空裝備產業進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期。作為國家強力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和地方不斷釋放各種政策紅利,從2015年《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航空裝備到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航空裝備行業自動化以及自主化的生產建設。我國已經從航空裝備技術追趕進入了技術自主研發和領先階段。
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供給情況:國內產業園數量超150個
我國航空產業園區可以覆蓋通用航空產業全產業鏈,為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支持。我國航空產業園區在政策推動下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以來,我國航空產業園數量總體增長。根據前瞻產業園區庫統計數據,現階段國內航空裝備制造相關產業園區超過150個,四川省和陜西省產業園數量分布較多。
2、行業需求情況:航空運輸機隊建設數量逐年上升
航空設備下游需求領域主要包括民用運輸飛機和通用運輸飛機兩大類型。2010-2020年,我國民用運輸飛機數量逐年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9%。截至2020年底,中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在冊架數達到3903架,比2019年底增加85架。
相較于民用航空,我國通用航空機隊建設起步較晚,但上升勢頭較好。從統計數據來看,2015-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領域在冊航空器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其中教學訓練用飛行器也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底,通用航空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2892架,其中,教學訓練用飛機1018架。
總的來看,我國航空機隊建設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對航空裝備生產制造領域提出了更多的制造需求。
3、進出口現狀分析:貿易逆差降低
——進出口總規模:貿易逆差呈現下降趨勢
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進出口總額為175.68億美元,同比下降14.1%;其中,進口額為127.04億美元,同比下降16.1%,出口額為48.64億美元,同比下降8.36%,實現貿易逆差78.41億美元。
2021年1-11月進出口總額為149.69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112.52億美元,出口額為37.17億美元,實現貿易逆差75.35億美元。
從趨勢來看,中國航空裝備進出口貿易逆差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這一定程度說明了我國航空裝備制造行業的自產能力呈現上升趨勢。
——出口狀況分析:飛機及直升機的其他零件出口規模最大
2018-2021年,我國航空航天裝備行業出口額整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航空航天裝備個細分產品中,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25千牛頓和其他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出口數量有所上漲,出口金額分別為6.38億美元和24.28億美元,分別同比上年增長7.1%和9.8%;15噸<空載重量≤45噸其他大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和飛機及直升機的其他零件出口則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2020年出口金額分別為5.31億美元和12.66億美元,同比上年分別下降了20.3%和30.9%。2021年1-11月,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25千牛頓、15噸<空載重量≤45噸其他大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飛機及直升機的其他零件和其他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出口金額分別為3.84億美元、5.20億美元、8.29億美元和19.84億美元。
從占比來看,我國航空裝備領域出口產品規模最大的為“88033000 飛機及直升機的其他零件”,2020年出口總額占比達26%。
——進口狀況分析:15噸<空載重量≤45噸其他大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為主要進口產品
2018-2021年,我國航空航天裝備行業進口額整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航空航天裝備個細分產品中,其他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進口數量有所上漲,進口金額分為41.04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3.7%;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25千牛頓、15噸<空載重量≤45噸其他大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和飛機及直升機的其他零件進口則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2020年進口金額分別為28.48億美元、39.91億美元和17.62億美元,同比上年分別下降了17.3%、22.7%和31.4%。2021年1-11月,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25千牛頓、15噸<空載重量≤45噸其他大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飛機及直升機的其他零件和其他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進口金額分別為23.17億美元、38.35億美元、15.14億美元、35.87億美元。
從占比來看,我國航空裝備領域出口產品規模最大的為“88024010 15噸<空載重量≤45噸其他大型飛機及其他航空器”,2020年進口總額占比達31%。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陜西省競爭優勢明顯
我國航空裝備制造業已經初步顯現集聚特征,聚群化分布、區域分工日趨顯現。目前已基本形成六大聚集區,包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具體形成以長三角及中部的西安為核心,以珠三角、東北地區為兩翼,以北京、天津、四川等研發、制造為支撐的航空產業格局。在熱力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以西安市為代表的陜西省是中國最重要的航空產業生產基地之一。
2、企業競爭:由大型央國企主導
依托于航空裝備制造行業的自然壟斷行業特質,我國航空裝備產業主要由航空領域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主導,歷經數次戰略性和專業化重組,形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中國商飛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為主,眾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為輔的企業格局。
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隨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航空工程的實施,多型航空器、航空發動機等進入批量研制和生產階段,亟需立足自主可控,加強系統謀劃,進一步優化制造資源配置,解決關鍵瓶頸和短線問題,大力提升我國航空裝備制造能力,實現航空事業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航空裝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航空裝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航空裝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航空裝備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