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文讀懂2021年南京市發展現狀(民生篇) 老齡化趨勢促使城市加大醫療資源投入
本文核心數據:南京人口、南京房價、南京學校數量、南京醫療機構數量
1、南京民生發展總體概況
南京實際管理人口超過930萬,省外流入人口較少,老齡化程度較嚴重。此外,南京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國新一線城市前列,房價全國排名第八,并且南京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較為短缺。
分區域看,2020江寧區常住人口全市最高,為192.61萬人。老齡化方面,秦淮區老齡化程度最高,60歲及以上的比重高達29.09%。2020年玄武區和鼓樓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這兩個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整個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多元,與之對應,玄武區、鼓樓區房價也較高。在教育資源方面,高淳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最多,浦口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最少。在醫療資源方面,鼓樓區醫療資源最為豐富,南京各區域民生發展情況如下:
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價較高,屬于優享區。雨花臺區、棲霞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南京均值,但是房價較高,介于優享區和奮進區之間。江寧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南京各區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房價均價略低于全市均值,介于舒適區和普惠區之間。浦口區、六合區、溧水區和高淳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價均較低,位于普惠區。
注:前瞻根據各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房價均價兩大指標劃分了優享區、舒適區、普惠區和奮進區。
優享區:人均可支配收入≥55860元,房價均價≥31020元/m2;
舒適區:人均可支配收入≥55860元,房價均價≤31020元/m2;
普惠區:人均可支配收入≤55860元,房價均價≤31202元/m2;
奮進區:人均可支配收入≤55860,房價均價≥31202元/m2
2、南京人口
(1)人口數及戶籍情況
——實際管理人口超過930萬,省外流入人口較少
近十年南京人口保持低速穩定增長,實際管理人口由2000年的623.85萬人增長至2020年的931.47萬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人戶分離人口為440.9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65.18萬人,省外流入人口為134.8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4.48%,可見南京市省外移民數量所占比例較小,本地或省內流入人口據多。
——2020年江寧區人口規模位列首位,區域內人口流動現象明顯
分區域看,江寧區常住人口全市最高,為192.61萬人。浦口區人口排名第二,為117.16萬,高淳區常住人口最少,為42.92萬人。
但從戶籍人口對常住人口的比例來看,高淳區戶籍/常住比例最高,達到105.14%。溧水區、六合區等戶籍常住比也相對靠前,側面印證了上述南京市人口人戶分離規模大的情況,結合區際經濟發展情況,前瞻認為,南京市內區域人口流動情況較為明顯,人口向經濟較發達的行政區流動。
(2)老齡化情況
——南京老年人規模較大,老齡化程度在新一線城市中明顯
南京比全國提前1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同時也是全國首批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60歲以上人口占南京總人口的18.98%,超出新一線城市老齡化程度均值約2個百分點,在新一線城市匯總老齡化現象較為明顯。
——秦淮區老齡化程度最高,建鄴區和雨花臺區老齡化程度較低
分區域看,目前秦淮區老齡化程度最高,60歲及以上的比重高達29.09%。而建鄴區和雨花臺區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低于10%,這兩大區域老齡化程度較低。
注:(1)江北高新直管區無公布相關數據
(2)南京衛健委2019年起不披露區層面老齡化數據,此處為2018年數據
3、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南京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國新一線城市前列
南京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國新一線城市第一梯隊。2020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06元,同比增長5.20%,比新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萬多元,增速也比新一線城市同比增速高出0.5個百分點。
注:武漢、長沙、沈陽披露數據為城鎮居民口徑
(2)2020年玄武區和鼓樓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雨花臺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
分區域看,2020年玄武區和鼓樓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萬元,這兩個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整個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多元。高淳區、溧水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整個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溧水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僅為59740元;其他區域均高于市居民人均收入均值,高出幅度從200-8000元不等。增速方面,雨花區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高,為5.3%。
4、南京房價水平
(1)南京房價全國第八
南京城區高度城市化,呈現多中心局面,推高整體城市均價。據統計數據顯示,南京房價位居全國城市房價第八位,新一線城市第三位,2021年3月南京房價均價為24730元/ m2。
注:上圖價格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
(2)鼓樓房價最高,高淳區房價最低
目前,鼓樓區房價最高,超過5萬元m2;其次是建鄴區,房價為4.8萬元/m2。高淳區房價最低,為0.9萬元/m2。
注:1)上圖價格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2)江北高新直管區未公布相關數據,因此未納入分析中。
5、南京教育資源
(1)規模逐年擴大,但人均義務教育學校資源波動變化
南京教育資源優質,義務教育學校逐年增長。南京義務教育學校數量由2016年的573所增長至2020年的643所。然而,人均義務教育學校呈現波動變化情況,2020年南京人均義務教育學校僅為0.69所/萬人,低于新一線城市人均義務教育學校。
注:人均義務教育學校=義務教育學校/常住人口數量
住:2020年北京和廣州義務教育學校數量暫未公布,因此前瞻在此采用2019年北京和廣州義務教育學校數量/2020年北京和廣州常住人口數量算出北京和廣州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數量。
因此,長期以來,南京十分重視教育建設,持續投入經費用于教育事業。2016-2020年,南京教育公共預算支出持續擴大,2020年南京教育公共預算支出達到306.28億元,但仍低于新一線城市支出均值。增速方面,2020年南京教育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0%,與新一線城市教育公共預算支出增速持平,高出全國增速1.6個百分點。
(2)高淳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最高,浦口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最少
分區域看,除棲霞區、江寧區、浦口區外,其他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超過南京人均義務教育學校,其中高淳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最多,為1.07所/萬人。浦口區人均義務教育學校最少,僅為0.42所/萬人。
注:江北高新直管區區未公布相關數據,因此未納入分析中。
6、醫療資源
(1)老齡化趨勢促使城市加大醫療資源投入
南京市老齡化趨勢明顯,這也對城市醫療資源的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在相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2016-2020年南京衛生機構床位數量逐年增長,但人均衛生機構床位呈現波動變化,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南京人均床位數量為67.50張/萬人,出現近五年來第一次下降,略高于新一線城市人均衛生機構床位均值。
此外,相比其它新一線城市而言,南京擁有的三甲綜合醫院數量較少,2020年數量為20家,略低與新一線城市三家綜合醫院數量均值。
2016-2020年,南京醫療衛生公共預算支出持續擴大,由2016年的75.1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0.8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以上。但相較于全國、新一線城市醫療衛生公共預算支出增速,南京醫療衛生公共預算支出增速波動程度較大,2020年增速明顯低于全國、新一線城市增速,距離新一線城市醫療衛生公共預算支出均值仍有較大差距。
(2)鼓樓區醫療資源最為豐富
分區域看,目前,南京全市的三甲綜合醫院重點集中在鼓樓區、秦淮區、玄武區,數量分別達到12家、5家、4家,鼓樓區的三甲醫院數量斷層領先;而其他區均在2家或以下。
注:南京統計年鑒計入的三級甲等醫院總數未包括軍隊系統數量,與區域三甲醫院數量統計口徑有所區別。
結合上文常住人口分布數據可知,南京城區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仍較明顯。為解決這個問題,南京市致力于提升基層醫院尤其是區域醫療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近年來,南京在醫療硬件設施、人才建設和醫技等方面不斷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如江寧區以年均超20億元的規模,強化醫療衛生軟硬件投入,使江寧成為全省首家擁有區級公辦三甲醫院的區縣;浦口區中醫院在浦口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建筑面積由6600平方米增至8.2萬平方米,床位數由206張增至500張。未來南京將進一步優化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增加農村醫療能力供給,創建南京“15分鐘健康服務圈”,有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南京市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數字經濟行業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深入解析了什么是數字經濟;全球數字經濟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