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隨著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軍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越來越注重輕量化、可塑性強的復合材料。且隨著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傳統鋁制品和鋼制品等材料的污染性受到大家重視,因此,復合材料的發展優先級越來越靠前。多種多樣的復合材料仍在研發過程中,作為一類潛力巨大的學科,在“十四五”期間將加速發展。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材科技(002080)、會通股份(688219)、山東玻纖(605006)、黃河旋風(600172)、光威復材(300699)等
本文核心數據:復合材料產量、復合材料產量規模、復合材料產業鏈等
行業概況
1、定義
復合材料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在宏觀(微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種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長補短,產生協同效應,使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優于原組成材料而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
該類材料主要有人造、多種成分組成、結構可設計等特點。
復合材料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可以分為不同的產品。按照結構特點劃分,可分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夾層復合材料、細粒復合材料和混雜復合材料;根據組成成分劃分,可分為金屬基體復合材料、非金屬基體復合材料。由于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為了方便體現產業鏈環境,本文使用組成成分分類方式。
2、產業鏈剖析:上游原材料品類多
隨著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化工等領域的迅速發展,復合材料也隨之強大起來,在滿足各行各業需求的基礎上,復合材料行業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形成。復合材料涉及不同基體材料,因此,其成型方式也有所不同,金屬基體復合材料主要通過固相成型法和液相成型法,非金屬基體成型方式比較廣泛,包括噴射成型、模壓成型、熱壓罐成型和沖壓成型等,增強材料則用于提高材料的某些特性。
從復合材料的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為原材料的供應,中游為復合材料加工過程,下游為各應用市場。上游原材料分為非金屬基體材料、金屬基體材料和增強材料;中游產品包括非金屬基體復合材料和金屬基體復合材料;下游應用市場包括航空航天、汽車行業、造紙行業等。
我國復合材料行業的上游主要是化工和冶金等常規原料,因此,該行業主要依賴技術推動,龍頭企業有較強的帶動作用。非金屬基體復合材料代表性上市企業有普利特、回天新材、壹石通和海南橡膠等,金屬基體復合材料企業則有博云新材、鋼研高納、銀邦股份、方大集團和西部材料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未來潛力巨大
復合材料使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從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強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鋼筋混凝土均由兩種材料復合而成。20世紀40年代,因航空工業的需要,發展了玻璃纖維增強塑料(俗稱玻璃鋼),從此出現了復合材料這一名稱;隨后,20世紀60年代又出現了以碳纖維為增強材料制成的復合材料,并在80年代得以推廣使用;20世紀90年代末,復合材料行業才明確了基體材料和復合材料的組成方式,進入了如今的復合材料發展階段,但至今為止,仍有較多材料等待挖掘,未來潛力巨大。
行業政策背景:復合材料在我國政策中地位逐漸加重
復合材料作為各行各業的新需求的支柱產業,其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推動。由于我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起步較晚,高端復合材料的發展仍處于空窗期,為鼓勵國內企業進行復合材料研發,2020年12月,我國出臺了《關于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生產規定新材料產品的企業,科申請提出保費補貼申請。
此外,為了推動“十四五”時期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聚焦新材料行業等新一代材料技術,加快核心關鍵技術的創新應用,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行業發展現狀
1、復合材料在建筑和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最廣
目前,復合材料技術在不斷進步,但下游場景的需求未發生重大改變,結合中國玻璃纖維行業下游應用占比、玻璃纖維行業占復合材料行業比例、碳纖維應用行業占比和碳纖維占復合材料行業比例情況,復合材料應用領域的建筑占比約為30%;交運輸占比28%,其中航天航空領域占比約為70%,占主導地位;工業應用占比20%。
2、中國復合材料產量呈不斷增長趨勢
由于我國人均復合材料消費量低、市場空間大,近年來,復合材料行業的產量增速在12%左右,另外,我國復合材料產量在全球的占比也在不斷提升。2020年,我國復合材料產量約超過700萬噸。
3、復合材料產量規模有加速增長趨勢
根據全球復合材料市場規模、產量情況以及中國復合材料產量情況,前瞻產業研究員推算所到,2014-2020年,我國復合材料市場規模呈不斷增長趨勢,2020年,我國復合材料市場規模約為559億美元,同比增長19.36%。
4、工藝、價格和回收為復合材料發展的三大阻礙
復合材料相對于全球來說,都是一門仍在發展的不成熟的學科,而我國在該行業的發展遠遠慢于發達國家,在工藝和經驗上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國制造業仍以傳統材料為主,復合材料的介入程度并不深。另外,在工藝成熟后,還需要經過價格的降低和回收過程的完善才能更好地進行材料替代。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復合材料企業多集中在江蘇地區
受原材料及政策影響,江蘇地區的復合材料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產能也最豐富,其次為山東、浙江和廣東地區。復合材料企業多聚集于東部沿海地區,除了原材料豐富以外,還因為有較多港口,我國對上游原材料的儲藏并不十分豐富,港口資源有利于從國外進口,同時,東南沿海也是我國制造業最發達的地區,有助于復合材料的銷售。
2、企業競爭:下游眾多,無明顯龍頭效應
我國復合材料下游需求眾多,目前復合材料技術及產能不能滿足下游需求,因此,各企業生產的產品差異化較大、重疊業務較少,不能進行橫向對比,無法形成明顯的龍頭效應。綜合業績情況和產量/產能來看,中材科技、會通股份、雙星新材和山東玻纖的業務相對較為突出。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預計我國復合材料產量將于2026年達到1393萬噸
從全球來看,復合材料在交通運輸領域以及工業設備領域的需求較大,分別占據24%和26%的需求量;而國內的復合材料目前主要集中于建筑與結構領域,作為主力的交通運輸及工業設備領域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結構的轉變,新能源、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其他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國內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需求將日漸強勁。其中交通運輸、工業設備發展推動高分子復合材料增長潛力很大,從子行業應用看,航天航空、汽車、風電等行業需求增長力度較強。根據2020年我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產量以及其產量占復合材料產量的比例,結合碳纖維的快速發展,按照目前我國復合材料產量增速來看,以12%的增速發展,前瞻預測,到2026年,中國復合材料產量有望達到1393萬噸。
近年來,我國復合材料產量規模呈較高的增速增長,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十四五”期間,我國大力推動環保、新能源汽車、電子消費品等行業的發展,對葉片等復合材料的需求不斷高漲,同時,需要提高復合材料生產工藝以減少污染,未來復合材料價格或將迎來持續上漲周期。預計2026年我國復合材料市場規模將1164億美元。
2、我國復合材料發展的三大趨勢
我國復合材料的發展從2000年左右才步入正軌,仍處于發展初期,需要在不斷摸索中尋找發展方向。目前,主要有三大趨勢:
1、降低成本,復合材料在功能上、耐用性上、環保程度上顯著高于傳統材料,但成本同樣高于傳統材料,復合材料的普及離不開價格的降低;
2、在下游應用方面,需求廣度較高,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技術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端;
3、智能化是全球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想要趕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高端產品的研發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復合材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復合材料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