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爐!中國人口性別結構改善有助于國家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全國人口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國發〔2019〕24號)要求,我國進行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一年多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各級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普查對象的積極配合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圓滿完成普查現場登記和普查主要數據的匯總評估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和顯著成效。
中國人口性別結構比例持續改善,性別比創新低
人口均衡社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性別結構的失衡成為構建人口均衡型社會的突出問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占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占48.76%。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持續改善。從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來看,目前我國的性別比為五十多年來的最低值。
各省中廣東總性別比最高,吉林總性別比最均衡
在我國31個省份(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中,總人口性別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個,在100至105之間的省份有17個,在105至110之間的省份有9個,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個。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超過全國平均性別比的省份有12個,其中,廣東省的性別比達到了113.08,排名第一,男女比例不均衡。全國性別比最均衡的省是吉林省,男性比重為49.92%,女性比重為50.08%,性別比為99.69。
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有利于國家可持續發展
出生性別比是指某地區在一定的時期內出生的活產男嬰數與活產女嬰數的比。對于出生性別比值域的界定,聯合國在其出版的《用于總體顧及的基本數據質量鑒定方法》(手冊Ⅱ)(Methods of Appraisal of Quality of Basic Data for Population Estimates,manualII)中指出:“出生性別比偏向于男性。一般來說,每出生100名女嬰,其男嬰出生置于102—107之間。”此分析明確認定了出生性別比的通常值域是102——107之間。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盡管我國近年來出生人口性別比有所下降,但是還是高于了聯合國的通常值。
我國一直強調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強調和諧”,“追求公平”。然而出生性別比的持續偏高是不利于人口的可持續發展的,這是由于出生性別比例不均衡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進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內容。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背景、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字經濟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