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農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探索特色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步伐不斷加快。其中,垃圾問題成為人居環境整治中,擺在首位的環境問題之一。
農村垃圾主要來源可分為生產性垃圾和生活垃圾
我國農村垃圾主要由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包含生活垃圾和生產性垃圾。其中,生產性垃圾又包括農業垃圾、養殖垃圾和建筑工業垃圾三大類。
農村生活垃圾從收集、運輸、中轉到處置,需要構成農村垃圾的收運及處置系統,如果各個環節處理得當,可以產生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建設,并且積極探索符合我國農村實際情況的垃圾處理模式。
美國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美國農村的大多數人不是住在市鎮,每家每戶都有一定的距離,比我國農戶的分散居住程度高。導致了美國農村垃圾先是由家庭為第一步收集,每戶都配備一個帶輪子的垃圾箱,居民每天早晨送到公路邊。美國擁有完善的農村垃圾收集運輸網絡,之后再由專車帶走分類垃圾。
美國擁有完善的農村垃圾收集運輸網絡,收運理念是“垃圾公司深人鄉村”。一般由規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擔,全國范圍存在數量巨大的小型公司負責垃圾的收集運輸,基本能夠覆蓋到每家每戶。
日本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日本是一個資源稀缺的國家,更加注重回收,其回收理念強調“各種垃圾分類回收”,對垃圾劃分更加細致。運作模式是將可回收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投放,專用垃圾車定期收集并且經過嚴格分類的廢棄物,然后直接送入處理廠回收利用。對垃圾車也有細分,自動封閉式垃圾車裝載易惡臭等二次污染的垃圾,自動加壓式垃圾車裝載易拉罐等廢物成片的垃圾。
德國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德國的收運理念是“亂倒垃圾是犯罪”,更為嚴格。農村垃圾收運多采用“市政當局主導-社區居民監督”的管理方式,所有農村社區生活垃圾都是市政當局集中收集和處理,社區垃圾箱等基礎設施由市政當局負責配置和安裝。
其收運模式主要是居民將有機垃圾和無機垃圾用不同顏色的垃圾箱分類收集,經過專用收集車輛的運輸,到達指定處理點集中進行處理。
我國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各地村鎮生活垃圾轉運方式不盡相同, 各縣區結合自身特點,綜合考慮地域范圍、人口分布、垃圾量以及交通情況等在內的因素后,對當地村鎮生活垃圾轉運方式進行再優化,目前我國各省市較為普遍的垃圾收運模式為“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模式,目前,我國部分省份的部分地區城鄉一體化垃圾清運處理和保潔體系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分類減量為核心,促進農村垃圾處理能力提升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6年,我國農村地區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村約占比65%, 2020年達到90%,2022年,占比將大于90%。因此,在政策的推動下,2021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農村垃圾處理市場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更多數據來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村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從中國農村垃圾處理行業的定義、特征及產業鏈出發,深入分析了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各國農村垃圾處理的經驗、中國農村垃圾處理技術發展狀況、中國農村垃圾處理細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