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1:《2021年中國安防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發展趨勢等)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安防監控產業截至目前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分別為模擬監控、數字監控、網絡高清、和智能監控時代。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是依靠其產業鏈上游的算法、芯片和零組件的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來推動實現,而每一次的更新換代又都帶來了安防監控系統的功能提升、應用場景拓寬和產業規模的擴大。
全景圖:鏈條復雜,設備廠商占據核心地位
智慧安防產業鏈包括上游零組件供應商、算法和芯片供應商等;中游為軟硬件設備設計、制造和生產環節,主要包括前端攝像機、后端存儲錄像設備、音視頻產品、顯示屏供應商、系統集成商、運營服務商等;下游為產品分銷及終端的城市級、行業級和消費級客戶應用。
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代表企業有華為海思、索尼、中星微,還有視頻算法提供商Object Video等;中游軟硬件供應商、系統集成商的主力廠商包括海康、大華等。下游為終端客戶,主要涉及到政府、公共行業、民用行業等。
下游運用領域目前的現狀是政府端主導,商業端萌芽。國內安防市場按客戶結構大致可分為城市級、行業級市場及消費級市場,其中安防的第一需求驅動目前來看主要還是靠政策下政府端需求(重性能輕價格),如過去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的普及給安防帶來了強勁拉動。
具體看視頻監控下游應用領域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是主要的政府端市場,不過隨著智慧樓宇、文教衛、銀行金融業以及新興市場如無人超市、自動駕駛等商業端的業務打開將會安防監控帶來持續的需求拉動。
產業現狀
——安防行業進入智能化時代
1959年故宮發生了建國后的第一起寶物失竊,安防概念和產品開始萌芽,第一代的晶體管監聽報警設備應運而生;隨后中國的安防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逐步從珠三角開始起步,比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大約晚20年,這時的安防系統主要是前端的模擬攝像機、后端的矩陣、磁帶錄像機以及CRT電視墻構成,此時攝像頭大部分有日系企業壟斷,國內自主產權的攝像頭生產技術落后,爭奪代理權是行業的熱點;
2001年隨著國內領先的視頻安防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逐步發展,以及安防政策的實行:如2003年公安部提出“平安城市工程”項目,安防市場開始慢慢滲透;
到2008年-2011年中國振興經濟四萬億等投資政策以及“科技強警”戰略、“3111試點工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以及“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2011深圳大運會”等重大工程驅動下游城市、道路交通、金融、教育和軍隊等對安防建設帶來需求高峰,安防行業在市場端迎來真正的爆發,其中2013年,國內安防行業的市場規模同比增速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19.8%。
——企業數量約3萬家
安防行業主要是以構建安全防范系統主要目的的產業,在經濟快速發展、國內安防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安防行業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據中安協披露的數據顯示,至2019年末,我國從事安防行業的企業數量約為3萬家,從業人數達160多萬人。
——行業總產值穩步增長
在行業總產值方面,數據顯示,2011-2019年期間,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穩定增長,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19年,行業總產值達8260億元,同比增長15%。
2019年,安防行業總產值分產品大類來看,安防工程類業務總產值達5100億元,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約62%;其次是安防產品,產值達2500億元,占比為30%。
隨著城市智能化的進程不斷推進,我國安防行業的市場需求逐漸被激發。據中安協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安防行業的收入規模達7562億元。
2019年,我國安防行業的收入規模分產品大類來看,安防產品實現的收入規模達3706億元,占行業總收入規模的49%;其次是安防系統集成與工程業務,實現收入3577億元,占比約47%。
對比國外人均攝像頭數量國內仍有較高空間。橫向對比發達國家我國城市視頻監控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擁有的視頻監控數量作為指標:目前我國攝像頭密度最高的北京市為例,每千人擁有攝像頭數量僅僅59個,相當于英國平均水平的80%,美國的60%;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四地的千人均監控攝像機數量均值約為41臺,為美國均值的43%;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千人均數量均在10臺以下,為美國均值的十分之一。總之我國攝像頭從滲透率對標國外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競爭格局
——區域格局:珠三角地區規模最大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安防行業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電子安防產品生產企業聚集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區、以高新技術和外資企業聚集為主要特征的“長三角”地區,以及以集成應用、軟件、服務企業聚集為主要特征的“環渤海”地區三大產業集群,占據了我國安防產業約2/3以上的份額。
其中,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的安防行業帶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產品數量、種類最多的安防高新產品加工密集地區;以上海、江蘇、浙江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已成為安防產品制造業的一個重點地區;環渤海地區則形成了北京、遼寧、山東、天津的安防產業群。
——企業格局:安防工程市場競爭激烈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安防行業企業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為兩大巨頭;第二梯隊以宇視科技、曠視科技、天地偉業、科達、同為股份、萬佳安和智諾科技為主要企業;第三梯隊為大多數中小企業。
在安防行業的競爭形態方面,2019年,安防行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最多,占比達84.26%,是我國安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是國有企業,企業數量占比約4.57%。
從行業的細分市場領域來看,2019年,從事安防工程類業務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達74.19%,說明該領域的現有競爭較為激烈。
發展趨勢:中國安防行業將會朝向人工智能等高端方向發展
中國安防企業始終對科技創新保持較高的投入,全行業科研投入占銷售總收入的5%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在全國各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從而使行業保持了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我國安防行業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云計算、芯片等面向未來的核心技術,增強研發能力,加快技術商業化應用,并運用創新能力,持續探索、掌握行業未來發展的新需求,抓住新的機遇,引領行業發展不斷向前。
1.人工智能全面爆發
2017和2018年,可謂是人工智能爆發元年,無論是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還是“阿爾法狗”讓柯潔甘拜下風,抑或是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安防企業同樣沒有錯過人工智能“風口”,紛紛加入戰局。被譽為人工智能第一“著陸場”的智能安防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成長周期。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先后馬不停蹄地布局人工智能市場,發布新產品、新理念,打造產業新生態,在智能化產品落地方面持續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在公安行業、交通行業、智能樓宇、金融、工廠園區、民用安防、醫療行業的應用,對安防行業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對安防行業的推動力比視頻編解碼技術、H265技術、傳輸高清等技術對安防的影響都更巨大而深遠。
2.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廣泛應用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作為安防行業中的焦點應用,在技術安全與市場應用層面遠遠優于傳統密碼、刷卡等方式。隨著應用日漸成熟以及消費者認知度的不斷提高,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在安防業務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考勤設備、物理門禁產品、電子鎖具產品、視頻監控系統等四類。
3.深度學習算法增強
深度學習在安防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GPU、FPGA、TPU等智能芯片的運用使得運算效率大大提高,深度學習算法對于增強圖像和視頻分析的準確率也更為有效,在解決視頻結構化和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等方面也變得更為“智能”。
4.云計算規模擴大
數字化背后的基礎技術是云計算,隨著物聯網應用和智慧城市的發展,幾乎所有數據都需要連接到云,再通過云端存儲、計算,通過網絡互相連接。例如,在跨省破案時,需要協調公安、交通等不同政府部門的基礎數據進行共享,此時就要通過云技術作為支撐才能實現。
在安防行業市場,已經率先展開了對云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政府的牽引下,公安、交通等行業已有成功落地案例。
5.邊緣學習全面布局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其功能是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連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6. SVAC 2.0版標準問世
SVAC 2.0版標準大量吸收了近年發展的新技術和新算法,支持前端嵌入式智能分析,支持對設備的加密與認證,支持視音頻信息防篡改和加密傳輸,進一步提升了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其圖像編碼效率不亞于H265,在數字信號處理算法、運行效率、穩定性等方面也更加成熟。許多安防行業主流廠家都推出了處理芯片、攝像機、編/解碼、存儲、平臺等數百種符合SVAC國家標準的監控產品。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安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安防行業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安防行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安防行業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