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小型化、片式化步伐亟待加快
從上世紀80 年代的彩電國產化開始,到今天家電的普及,我國的電容器產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數量、質量、服務等方面充分滿足了各類電子整機發展的需求,并帶動了相關的材料行業、設備行業、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電容器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電容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05-2011年,我國電容器行業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資產總額以12.29%的年均速度增長,2005年,資產總額為118.05億元,2011年資產總額增長至236.69億元;行業的銷售規模以19.28%的年均速度不斷擴大,從113.63億元增至327.32億元;行業利潤年均增速為17%,從8.26 億元增長至21.19 億元。
但在我國電容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其面臨的威脅也愈來愈大。
首先,新產品和新功能的電子整機日新月異、產品的市場壽命越來越短,這對電子元件各個方面要求更高。片式化、小型化、復合化、高精度化、高性能化、一致性好、可靠性高、零缺陷是當今世界電子元件的發展趨勢。為了適應這一趨勢,我國電容器小型化、片式化必須加快步伐。
其次,受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電容器產業面臨能源成本、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環保成本的全面上漲,而產品銷售價格卻一再下降,整個行業的經營受到雙重壓力。但是,經歷了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中國電容器企業已磨練出了對抗危機的能力,它們將朝著更為理性的方向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容器行業研究小組表示,為引導中國電子元件行業更為健康地發展,我國最近相繼出臺了《中國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和《電子基礎材料和關鍵元器件“十二五”規劃》。
《中國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電子元件行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88 萬億元,占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收入的20%。電子元件總產量超過2.8 萬億只,年均增長5.7%,滿足國內70%的市場需求,電子元件出口總額達到860 億美元,年均增長10%。
上述規劃還明確列出“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品和技術,包括:滿足新一代電子整機發展需求的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可靠電子元件產品;滿足我國新型交通裝備制造業配套需求的高質量、關鍵性電子元件;為節能環保設備配套的電子元件以及環保型電子元件;為新一代通信技術配套的電子元件;為新能源以及智能電網產品配套的電子元件;新型電子元件材料以及設備。
今年初,國家又發布了《電子基礎材料和關鍵元器件“十二五”規劃》明確了行業發展重點。在新型元器件材料方面,要重點發展以下電容器相關材料:覆銅板材料及電子銅箔;高熱導率陶瓷材料和金屬復合材料;片式超薄介質高容電子陶瓷材料、電容器材料及高性能電容器薄膜等。在電子元件方面,要重點開發為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配套的新型儲能電池、超級電容器、功率型電容器、特種功率電阻器以及電力電子用關鍵電子元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