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短期內將難覓民營快遞身影
中郵速遞于5月4日過會并獲得通過接受上市審核,即將成為中國快遞業的第一股。相對中郵速遞等國有企業,市場化程度更高、發展更快的民營快遞企業離上市還有多遠呢?
快遞業普遍面臨資金困境
規模經營是快遞業的成功之道,只有規模經營才能夠降低成本,才能夠規范運營,也才能夠解決最終運力的問題。網絡性及規模經濟型是快遞業的主要特征之一。
網點的增加對業務量的影響有兩個,一是由于新增網點的快遞業務直接增加業務總量,二是由于便利性提高及公司影響的擴大,原有網點的業務量也間接增加。要完善網絡布局擴張規模經營,快遞企業需要在營業網點、車輛設備、處理中心、信息系統等業務運營資源方面投入大量資本,而人工薪酬與日常運營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此,快遞企業規模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物流需求是衍生需求,快遞業作為物流細分領域,其迅猛的發展得益于新興的商貿模式,最為典型的當屬電子商務。中國電子商務近年來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7735.6億元,較2010年增長67.8%。
2008-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的不斷升溫,快遞市場迅猛發展,快遞業務量每年以20%至60%的速度遞增。截至2011年底,全國持有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法人企業超過7500家,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快遞業務的網絡型企業52家。
2008-2011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及其增長情況(單位:億件,%)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由于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市場對于快遞配送速度以及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快遞企業為了滿足電商以及百姓日益增長的需求,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迫在眉睫,但這一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
目前,在可供快遞企業解決融資的通道有幾種,包括企業自我積累滾動發展、銀行貸款、上市融資、接受戰略伙伴投資、投行融資、民間高利貸融資,企業最希望得到的是銀行貸款與上市融資。由于很多快遞企業都是輕資產的,設備資產都不足,申請銀行貸款并非易事,目前無論是投資公司還是風投,對快遞企業似乎并不怎么青睞。上市融資對快遞業來說似乎尚陌生,在中郵速遞之前,快遞業還沒有上市融資的先例。
中郵速遞引發快遞業IPO遐想
中郵速遞于5月4日過會并獲得通過接受上市審核,意味著作為國內快遞市場龍頭,中郵速遞即將成為中國快遞業的第一股。
中郵速遞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其擬發行不超過40億股,計劃融資額為99.7億元,發行后股本不超過120億股,為今年以來A股募資最多的IPO計劃。郵政速遞是國內快遞物流業務的巨無霸,占據著中國快遞3成左右的市場份額。本次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快遞物流郵件處理中心、購置飛機、購置運輸車輛、購置航材、補充營運資金等30個項目。
如此一來,中郵速遞將會如虎添翼,在以規模制勝的快遞業里進一步搶占先機。正如中郵速遞稱,這些募投項目有利于該公司把握市場機遇、提高運營水平、全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中郵速遞擁有由飛機、火車、汽車等組成的全國性、立體化干線運輸網,業務通達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國內2800多個縣(市),是國內最大的快遞服務網絡。若上市后中郵速遞能夠提高內部管理和運營水平,加之其有充足資金,對當前的快遞市場無疑是個較大的沖擊。
此次中郵速遞沖擊IPO,給了正在“貼身肉搏”的國內快遞行業上市融資,解決資金困境,以擺脫殘酷競爭困局的巨大想象空間。中郵速遞上市是否意味著打開了國內快遞企業上市融資的大門?
資本市場短期難覓民營快遞身影
中國快遞行業從業企業眾多,2000年以來,中國快遞行業從業主體主要包括國有、民營、外資(或合資)三種所有制形式。
中國的快遞市場上主要有三大競爭主體:一是國有快遞企業,包括中郵速遞、民航快遞、中鐵快運等,這些企業以其背景優勢和完善的網絡在中國的快遞產業中處于優勢地位;二是民營快遞企業,包括順風速遞、申通快遞等大中型快遞企業,以及其他占據地方市場的小型快遞企業;三是DHL、FedEX等外資快遞企業,豐富的經驗、雄厚的資金和完善的全球網絡使其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快遞企業三足鼎立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有性質的快遞企業當以中郵速遞為代表,其上市已成定局。此外,比較大的國營快遞還有民航快遞、中鐵快運、中外運速運等,這些企業無論從行業背景、網絡規模還是經營管理上都具有較大的優勢。中郵速遞上市成功,可以預見未來不久,這幾大國有快遞企業也有望啟動IPO程序。
相對中郵速遞等國有企業,市場化程度更高、發展更快的民營快遞企業離上市還有多遠呢?
順豐速遞無疑是民營快遞的領頭羊,但其總裁王衛在被問及順豐是否考慮上市時表示:“上市對順豐來講目前還不太適合,目前的物流業在高速成長而又細分的關鍵時期。現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將是每個企業都想走的方向,也是順豐將要開拓的方向。”可見,順豐近期并無上市融資計劃。
民營快遞企業除了順豐速運、宅急送快運等幾家外多數是采取加盟制的運營模式,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韻達快運。申通快遞在“四通一達”中成立最早、網絡最大、排名最靠前。1993年成立至今,申通全國范圍的網絡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目前擁有獨立網點及分公司830家,服務網點及門店5000家,中轉站超過60個。2011年底,申通簽署了一份總投資40億元的“物流產業園投資協議”,這意味著申通已打算向物流延伸。從全國網絡和發展戰略角度看,申通離上市似乎已經不遠了。申通董事長陳德軍也公開表示,申通正在做上市準備。而申通要上市還要解決幾大難題。
以加盟和代理制為主的民營快遞企業的在上市的道路上有著天生的缺陷。一個上市公司要求的是一個健全的股權結構和一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而加盟和代理模式注定了管理權限的分散,很難實現一體化管理;盈利水平偏低是快遞業的通病,即使是中郵速遞,其2011年的凈利潤率也只有3.5%,加盟制的民營快遞企業由于總部利潤主要來自于加盟商的運單數量增長,實際上等于是在鼓勵加盟商低價策略,致使利潤降低,基礎設施和服務跟不上,形成惡性循環。加盟或代理制的快遞企業,各加盟商的業績不能統一核算,從而達不到上市標準。因此,該類模式的民營快遞企業必須將各加盟商變成其分公司、子公司,聚合在一個品牌下,才能實現統一核算。因此,即便是作為領先企業的申通快遞在上市的道路上尚且困難重重,其他民營快遞企業要上市融資尚有較長一段路要走。
即便部分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其不可能是高盈利、高股東回報的投資標的,但是投資者或許更多的是青睞其所獲得的政策支持。因此,中郵速遞之后,國內快遞業最有希望啟動IPO的將是幾大國有快遞企業。民營企業雖然發展迅速,市場化程度較高,即使有上市欲望,但因規模、自身體制等原因,要啟動上市融資可謂困難重重,短期內在資本市場上將難覓民營快遞身影。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