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風電化解風電并網難題
2011年中國風電產業累計裝機容量為62364MW,同比增長39.41%,累計裝機容量繼續穩居全球第一。
在風電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棄風”現象卻一直困擾著中國風電產業。近年來,全國因電網限制而導致風電被棄總量屢創新高。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中國風電產業月度市場監測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約有100億千瓦時風電電量由于被限發而受損,為歷史最高值。
“棄風”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風電基地周邊的消納能力問題,也有電網發展速度滯后問題。
我國是全球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不巧的是,我國的風力資源分布和化石能源的分布基本重合,大的風電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而這些地區恰恰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并非電力負荷中心,加上這些地區本身又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這樣風電和煤電重合,就必定導致這些地區的風電消納成為難題,如果沒有大電網輸送,就很難找到市場。
其實,“棄風”的大量出現除了上網問題,與風電發展思路單一也不無關系。
目前風電發展多注重的是規模化,大型基地化,比如近年來我國在風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大力開發風電資源,規劃建設了一批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這對于快速發展風電產業,包括對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綜合考慮電網消納和電力消費市場分布,在大規模建設風電基地的同時,因地制宜地發展一些小規模的風電也應該是一種思路,分散式開發規模較小的風電資源也可有大作為,原因有三:
首先,除了三北地區的優質風資源,我國其他地區也廣泛分布著可被利用的風資源,雖然從風力、土地上看這些地方不具備發展大型風電的條件,但卻是發展中小型風電的沃土。
其次,分散式的中小風電由于發電量小,可以就近入網、就地消納,不需要電網的遠距離輸送。尤其是在東部電力負荷中心區域,本來也要從其他電網輸入電力,如果就近能夠建設一些小規模風電,剛好可以緩解用電壓力,因此這類風電就不存在消納的困難。
第三,長期以來影響我國中小型風電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太高、利潤太薄。近年來,隨著風機國產化帶動風機價格大幅下降,已經給我國發展分散式風電提供了一定的利潤空間。而國網公司正在推進智能化配電網試點工作,也給分散式新能源提供接入條件。
雖然分散式風電大有可為,但目前國內已建分散式風電卻很少,僅分布在邊遠海島、牧區等電網無法覆蓋的地區,大規模的分散式風電利用尚未啟動。主要原因在于,雖然在國內發展分散式風電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技術基礎,但相對于大型風電,對于分散式風電發展的認識還不足,同時也還缺乏對分散式風電的政策扶持。
近年來,國家主管部門已注意到分散式風電的大有可為,以及其目前的困境,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為分散式風電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2011年底,國家電監會下發通知,批準發布《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新國標提出了國家層面的包括分散式風電在內并網新技術標準。
同時,國家能源局也專門發布《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以推動并規范分散式風電項目,國內分散式風電初步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
此外,即將向全社會公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分散式風電并網裝機有望達到2300萬千瓦。
筆者認為,分散式風電扶持政策的出臺,加之其具有位于用電負荷中心附近、不需遠距離輸送、電力就近接入電網、并在當地消納的優勢,分散式風電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