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物質能發電 擺脫化石能源依賴
生物質能發電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對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環境和實現能源的持續開發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被列為國家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同時,國家也為此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優惠政策,以促進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生物質能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資源。按照能源當量計算,生物質能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位列第四,是國際社會公認的能夠緩解能源危機的有效資源和最佳替代方式。
2010年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能源結構調整中將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由于其多種天然優勢已成為可再生能源中發展前景最明朗的能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生物質電廠累計投資總額586億元,較上年增長29.60%。
2006-201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總額(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受巨額投資的帶動,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也快速提高,從2006年的140萬千瓦增長到2010年的550萬千瓦,年均增速40.8%。
2006-201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規模(單位:萬千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前景廣闊。一方面,中國農作物播種面積有18億畝,年產生物質約7億噸。另一方面,我國現有森林面積約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每年可獲得生物質資源量約8億至10億噸。
此外,我國還有5400多萬公頃宜林地,可以結合生態建設種植農植物,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優勢。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是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能源供應體系,突破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制約的重要途徑。
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不僅在增量上減少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而且在存量上減少了對生物質能源的浪費和不合理使用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生物質能是一種可再生的碳源,是發展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方向之一。據初步預測,到2020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將超過30億噸標煤,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對能源的巨大剛性需求,這也將進一步推動生物質能源市場容量的擴充。
2011年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在曲折中尋求發展,從整體水平來看,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對于這樣一個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來講,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扶持必不可少,但歸根結底還需要產業自身加大技術研發與創新力度,盡早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建立健全相關行業標準體系,確保生物質能產業實現可持續、快速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