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費不喝茅臺?請喝中國葡萄酒!
“兩會”期間,貴州茅臺某高管在記者會上的“:“三公消費禁止喝茅臺?那么我請問你,三公消費應該喝什么酒?”、“公款消費不喝茅臺,難道喝拉菲?”一席話招來口誅筆伐。而此前,茅臺酒所在的貴州省省委書記在回答關于《關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費茅臺酒的提案》時曾表示,公款消費不喝茅臺喝拉菲更貴。
轉眼又到“3•15”消費者權益日。法國的世界頂級葡萄酒品牌拉菲,在中國有眾多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山寨拉菲”如“拉菲帝國”、“拉菲世族”等泛濫成災。拉菲是葡萄酒,中國也盛產葡萄酒,既然公款吃喝現象無法根除,公仆們喝茅臺招罵,何不嘗試改喝中國葡萄酒?至少,它沒那么容易招致“喝壞黨風喝壞胃,喝得老婆背靠背”。
喝出來的大產業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之一,據考證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也有兩千多年歷史。在西方國家,葡萄酒早已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飲料。
近十年來,依托于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及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葡萄酒銷量不斷攀高。2005-2010年,我國葡萄酒行業銷售收入保持著18%以上的速度增長,2010年行業銷售收入達到285.83億元,同比增長28.93%,2011年我國葡萄酒消費量近16億箱,增幅達到21.5%,一舉超越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全球葡萄酒第五大消費國。據Vinexpo預測,到2015年,我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將再增54%,相當于每年增加10億瓶。
從人均消費葡萄酒的金額來看,近幾年我國的葡萄酒消費額呈現爆發式增長,從2005年至2010年,中國葡萄酒消費額增長了179.03%。預計從2011至2015年,還將再度增長100%。
我國酒類消費以烈性酒為主,葡萄酒產業仍處在培育期,葡萄酒市場總體消費水平偏低。數據顯示,我國葡萄酒消費占整個酒類消費的比重為31.4%,而國際平均水平為73.5%。目前,我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僅為0.72升,而法國、英國及美國的人均消費量分別高達為58升、29升和13升。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中國葡萄酒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葡萄酒消費中公款消費占40%、娛樂消費為22%,13%是個人飲酒習慣,其他消費如送禮等占15%。另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1年1月至11月,我國葡萄酒的進口量為32.5萬千升,同比增長30.9%,進口金額達12.65億美元,同比增長88.3%。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葡萄酒作為健康飲料酒的價值被廣泛認同,葡萄酒的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亦不斷提高,這種改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葡萄酒工業的發展。
中國不僅是亞洲葡萄酒第一大消費國,也是世界主要的生產國。
截至2011年末,我國的葡萄種植面積世界第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也居世界前列。按照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將由當前的66.67千公頃提高至100千公頃。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葡萄酒行業企業數量248家,同比增長41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50.72億元,同比增長27.76%;實現銷售收入285.83億元,同比增長28.93%,業內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局面。
《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我國葡萄酒產量將達到220萬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長100%,年均遞增15%;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85%,年均遞增13%;利稅12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88%,年均遞增13%,同時,葡萄酒在飲料酒中的所占比例將逐步增大。
此外,隨著我國葡萄酒行業的快速發展,葡萄酒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并顯著高于啤酒和白酒行業,這將有助于我國葡萄酒產業形成高端品牌并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據統計,目前張裕、長城和王朝的銷量占近40%的市場份額,利潤總額更是占到行業的60%以上。
會喝好酒還須能釀好酒
我國雖然已經成為葡萄酒生產和消費大國,但仍存在著原料基地建設薄弱、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產技術水平不高、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生產者缺少誠信理念、隨意進行虛假宣傳等問題,生產規范問題仍然嚴峻。
俗話說“七分葡萄,三分工藝”、“七分靠種植,三分靠釀造”,種葡萄和做酒必須要和二為一,這是莊園酒模式的先決條件。好產區、好品種、好年份、好的管理是釀造好葡萄酒的根本所在。
我國幅員遼闊,有著良好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種植釀酒葡萄,也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但截至目前,國產的葡萄酒檔次和價值依然不高,在國際市場上更是難以與法國、美國等葡萄酒強國的產品相抗衡,這與我國葡萄酒業技術水平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原因分不開。
葡萄酒作為一種舶來品,在我國高速發展,眼觀當下,雖然我國也涌現出了許多著名優秀的葡萄酒企業,但是在我國消費者心里仍然更加傾向于進口葡萄酒。據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紅酒市場零售規模約為800億元,但是,市場上充斥的 “水貨”規模仍高達近百億元。此外,大量低價進口葡萄酒涌入市場,國產品牌不得不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來競爭,生存空間將被擠壓,也嚴重阻礙了我國葡萄酒品牌和價值的提升。
此外,由于我國葡萄酒行業相關的法律條文嚴重滯后,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監管,導致劣質酒、假冒酒泛濫,漸漸失去消費者的信賴。
《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逐步形成全國釀酒葡萄產區的產業集群,樹立一批產區品牌,同時打造好葡萄酒行業的產品品牌形象,把戰略性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轉變釀酒產業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將從過去單純地追求規模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提高品牌含金量。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葡萄酒行業研究員吳朝瑜指出,產區資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費高端化將是我國葡萄酒行業的三大趨勢,為此,我國應大力加強我國葡萄酒產業自主品牌建設,積極引導和鼓勵葡萄酒產區和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樹立我國葡萄酒產業整體形象,推動我國葡萄酒行業與國際全面接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