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材料產業化實現新突破
2012年2月20日,我國人工皮膚產業化基地在西安竣工投產,自此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自主掌握該項世界前沿技術的國家之一。人工皮膚產品產業化基地由香港中國生物醫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控股,陜西艾爾夫組織工程有限公司建設,通過資本與高新技術的結合,把第四軍醫大學的科技成果推向了產業化。該項目解決了組織工程產品產業化的難題,推動了我國組織工程在產業化方面的突破,推進了我國生物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從2011年1月5日在廣東武警總醫院舉行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整形美容研究基地授牌儀式上獲悉,一種再生型生物材料正逐步應用于美容外科領域,這標志著我國生物材料產品應用領域逐步擴大。
全球生物材料產品應用領域(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生物材料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用生物材料開發出來的醫療器械和人工器官產品,如人工心臟或心臟輔助裝置、人工心臟瓣膜、人工肝、人工腎、人工血管、人造皮膚等,作為一個產業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高分子材料、特殊金屬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在醫學領域內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外科技術的提高,更為人工器官的研究創造了條件,使之發展更為迅速。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行業實現總產值49.62億元,同比增長13.39%;實現銷售收入51.06億元,同比增長15.61%。
2004-2011年我國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行業產銷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生物材料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然而,我國生物材料產業發展滯后,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大約70%的生物醫學材料市場仍然被國外產品占據,在更高端的生物醫學材料產品領域,國外產品甚至占據95%以上的市場份額。生物材料產業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技術結構不先進,與國際差距較大。生物材料大宗出口品為技術低端的藥棉、紗布、手套、按摩器具等,大宗進口的是技術高端產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1-2015年中國生物材料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生物材料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生產環節的大規模工業化技術是否成熟和生產成本能否大幅度降低,二是在應用環節的加工技術水平能否使產品性能滿足需要和加工成本進一步降低。
可喜的是,我國生物材料產業產業化進程也不斷加快,2011年8月,青島即發集團甲殼素纖維醫用生物材料實現產業化生產,產業化后即發集團將年產各種止血、愈合材料2000萬片,出口總量將達30噸。
此外,在納米生物材料領域,解放總醫院研制的納米軟骨,武漢理工大學的納米骨關節,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產業化通道。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產品的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獲國家專利證書,可廣泛應用于骨科、口腔科等領域。近期,中科院上海硅酸鹽鹽究所的介孔與低維納米材料課題組與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附屬二院、重慶市海扶公司等單位進行緊密合作,在將介孔納米生物材料應用于無創手術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內市場,我國生物材料領域已涌現出一批頗具實力和發展前景的龍頭企業,僅在外科植入物行業就有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威高集團(山東)有限公司、創生醫療器械(江蘇)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國外企業也從委托OEM轉為在中國設立獨資生產廠和新產品研發中心。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生物材料行業研究小組認為,我國人工皮膚產業化基地的竣工投產,推動了國家生物材料的產業化進程,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生物材料產業也能做大做強,并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