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 民營醫療行業投資潛力巨大
民營醫院指經濟類型為國有和集體以外的醫院,包括聯營、股份合作、私營、港澳臺投資和外國投資等醫院。
民營醫療行業發展迅猛
我國民營醫院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國家以及各地有關政策的出臺,民營醫院得到了逐步發展,特別是2000年后,我國民營醫院的發展掀起了高潮。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檢測數據顯示,2006-2010年我國民營醫院數量由4105家增加至7068家,年復合增長率為11.55%;民營醫院診療人次由8524.75萬人次增加至16582.19萬人次,年復合增長率達18.10%。
近年來我國民營醫療機構在醫療服務行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2005-2010年民營醫院數量比重和診療人次數比重均呈穩步上升趨勢,2010年民營醫院數量和診療人次數分別上升至33.79%和8.13%。
2005-2010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在醫療服務業中的地位變化趨勢(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政策助推民營醫療產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醫療行業研究小組認為,新醫改提出“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元化的辦醫體制”,這實際上是國家對民營醫療機構的高度認可,讓民營醫院的健康發展有了相對公平的環境,國家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也將更加嚴格,自律和規范成為必然,民營醫院應該抓準這一機遇,更加明確發展方向。
同時,新醫改方案明確規定“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而民營醫院卻沒有這些限制,這一點也區分了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在定位上的不同,公立醫院朝著滿足人民基本的醫療需求方向發展,而民營醫院可以在“高端性、特需化”服務上加大力度,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
另外,《衛生部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醫師可以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從事診療活動。這一規定解決了民營醫院人才瓶頸的問題,民營醫院可以名正言順地邀請全國有名的醫生,作為醫院的在職醫生,為患者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通過醫療人才的合理流動,達到方便患者就醫、提高診療水平、醫療資源共享的目的。
民營醫療行業春天已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長,并呈現出多種不同層次的健康需求,客觀上需要民營醫院的發展來滿足這種需求。
許多民營醫院在激烈競爭中顯現出機制靈活的優勢,服務對象多是普通自費人群,作為我國衛生事業的補充,對提高衛生服務可及性和人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民營醫療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測,2011-2015年中國醫療消費市場總產值將突破15000億元。
可以判斷,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民營醫療服務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投資潛力無限。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