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2020年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市場發展現狀 政策推動體系重組
在我國的科研平臺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重大科學研究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有36年歷史。在改革開放初期,應用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發展。而基礎研究相對薄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基礎研究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
為了有效提高我國基礎研究水平,探索適合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的體制機制,1984年,由原國家計委牽頭,會同原國家科委、教委和中科院等部門共同組織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在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已建成國家實驗室6個
國家實驗室是一個國家科研水平最高標準的體現。我國的國家實驗室最早建立于1984年,已建成的有6個,其中有5個是2003年以前建成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則是2006年建成。此外,已批準正在籌建的有14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542個
根據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達515個。進入2020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步履不停,根據融合查統計,截至2020年5月,已經建有542個(包含香港、澳門)。54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9個科技領域,其中,制造領域90個,占比約17%;生物與農業領域77個,占比約14%;醫學科學領域76個,占比約14%。其他分別還有材料科學、信息領域、能源與礦業、地球科學、化學科學、數理科學等領域。
依托單位高校居多
從依托單位來看,54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依托單位按資產權屬和行政管理有6類。具體來看,高校有228個,占比42%;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74個,占比32%,其中國有企業137個,民營企業37個;中科院92個,占比17%;部委(地方)院所30個,占比6%;軍隊單位18個,占比3%。
從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來看,全國有近百所高校有國家實驗室或國家重點實驗室,排名前十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北京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遙遙領先
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京市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遙遙領先,達到136個,而排名第二的上海市僅為47個。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布,對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一所高校的發展推動是巨大的。北京是中國的首都,科研、人才資源優勢顯著,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也處于第一梯隊。
與國家規劃仍有差距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實驗室經優化調整和新建,數量穩中有增,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其中,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300個左右,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270個左右,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70個左右。
從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來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298個,與規劃的約300個較為接近,目前主要是做存量優化調整;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74個,與規劃的約270個尚有較大差距,主要做增量;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50個,與規劃的約70個差20個,仍要做增量且著眼區域科技協調發展需求。
此外,在2020年5月9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要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圍繞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創新領域,組建若干國家實驗室,使他們成為引領基礎研究的戰略力量。同時正在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圍繞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突破,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使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基礎研究的梯次布局。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將持續快速推進。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與運行管理模式創新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國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