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植物肉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 市場前景廣闊
植物肉產品符合健康,環保,綠色的消費趨勢,市場前景廣闊。2019年爆發的新冠疫情肺炎病毒,野生生物大概率成為中間宿主,由動物引發的疾病的高頻出現將進一步增大人們對植物肉行業的需求。此外,從2019年開始,我國豬肉價格一直處在高位,并且中國肉類的消費量在9000萬噸左右,并且有上升趨勢;中國肉類食品進口規模巨大,植物肉可作為肉類的替代品進而填補肉類食品缺口。
植物肉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符合消費升級趨勢
研究表明,過度的肉類攝入是諸多疾病的誘因,普通肉類中含有的激素等,會導致患有癌癥、心臟病的風險大幅增加。在健康意識不斷加強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減少肉類的攝入,轉而選擇以素食改善飲食結構。
根據益普索數據顯示,目前超過90%的中國消費者聽說過植物肉,并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現出購買意愿,天貓平臺的植物肉搜索量快速上升。植物肉具有零膽固醇、低脂肪和少量膳食纖維等優勢,可以減少肉制品帶來的患病風險,滿足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需求。
中國植物肉行業正處在萌芽期
國內植物肉行業起步較晚,產品技術含量低,技術水平落后于國際水平;多以豆粉、豆粕、大豆蛋白、小麥蛋白等為原料,通過擠壓膨化方法是進行簡單加工,在某種程度上模仿肉制品味道或外形,實際口感與肉制品相比有很大差距,價格低口感差。綜合來看,我國植物肉行業正處在萌芽期。
國外部分著名公司核心技術突出,其植物肉產品已實現對動物肉的全真模擬,口感、氣味跟動物源的肉類制品相差無幾。美國植物肉市場發展迅速,目前正處在成長期。2019年美國植物肉市場銷售額達9.4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銷售額增長了38%,增速遠超零售行業,預計在未來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國內植物肉行業加速布局,傳統企業推陳出新
自2019年Beyond Meat上市后,國內大量企業進入植物肉行業,國外企業瞄準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植物肉行業開始快速起步,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關注。2019年6月,百草味確定人造肉系列研發項目,目前其植物肉產品有麻辣植物牛肉;2019年10月,金宇火腿完成對植物肉產品的標準備案,取得生產許可證并開始生產;2020年4月,老牌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推出一款植物素肉產品,有進軍人造肉市場的趨勢;2020年5月,雙塔食品稱其將加大豌豆蛋白產業鏈的延伸,未來不排除在罐裝蛋白質粉、植物蛋白肉等領域加強與國內外公司合作。
目前,在國內植物肉行業處于龍頭地位的企業有三家公司,分別是深圳齊善食品、江蘇鴻昶食品和寧波素蓮食品。國內植物肉行業傳統公司整體規模較小,深圳齊善食品2018年營業額為3億元;江蘇鴻昶食品和寧波素蓮食品分別為6000萬元和3000萬元。這三家企業營業額之和也不及Beyond Meat,Beyond Meat營業額在2019年達到了2.98億美元。
植物肉市場潛力巨大
全球植物肉市場增量大、增速快。2019年全球植物性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有望達到280億美元。雖然目前中國植物肉市場規模較小,但隨著人們對植物肉接受程度的提高,植物肉生產技術的提升,中國植物肉市場將能夠享受國內龐大人口基數帶來的人口紅利,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數字100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現有消費者對植物肉食用后復購和推薦意愿很大,“非常愿意”和“比較愿意”占比近 90%。同時,盡管植物肉市場尚未成熟,但是潛在消費者卻在不斷增加。中國人的飲食消費習慣也正在發生快速轉變;2019年,中國常吃素食人口約占總人口比例的4%左右,并且存在上升空間。龐大的人口數量將為中國植物肉行業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造肉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造肉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造肉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造肉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