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造肉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大小公司紛紛進場 投融資陸續增加【組圖】
人造肉符合未來大趨勢,市場規模前景可期
人造肉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大豆蛋白制成的大豆蛋白肉,另一種則是利用動物干細胞制造出的人造肉。人造肉相對于普通肉類產品來說具有多種優點,在環境上,環境成本低,減少了畜牧業對資源的損耗;營養價值上,低膽固醇、較低水平的飽和脂肪和少量膳食纖維等,對“三高”人群來說更加健康,能夠有效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動物疫病傳播。在生產難度和生產成本,植物蛋白肉相對于細胞肉來說更小。價格上,植物蛋白肉約80-120元/斤,雖然較普通肉類價格稍高,但是隨著養殖規模擴大,成本價格持續下降。人造細胞肉約17000元/斤,培養成本高。區域結構上,當前歐美是主戰場, 國內主要靠資本推動。
當前隨著素食主義風潮逐漸盛行,全球素食主義者持續增加,2019年為“素食主義者之年”,全球素食主義者超過4億,人造肉需求市場具有一定的基礎。據World atlas數據,素食主義最多的十大國家分別是印度(38%),以色列(13%),中國(12%),意大利(10%),奧地利(9%),德國(9%),英國(9%),巴西(8%),愛爾蘭(6%),澳大利亞(5%)。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稱,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14.5%,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當中,有45%是生產飼料時排放,另有39%是動物排出的氣體,人造肉的推廣有利于全球環境改善。另外,新冠病毒、非洲豬瘟、禽流感等諸多病毒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命安全,防止動物疫病傳播,保障食品安全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表明人造肉需求市場逐漸廣闊。
人造肉具有多種好處,并且技術逐漸突破,大規模生產也使得生產成本和持續下降,人造肉需求市場逐漸擴大,市場前景廣闊,據Markets and Markets報告,全球人造肉行業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預計2025年達279億美元。
大小公司紛紛進入人造肉市場,投融資陸續增加
人造肉行業前景較好,無論是初創型科技創新公司,還是大型肉類公司,紛紛進入人造肉市場。初創型食品科技創新公司包括2019年5月納斯達克上市的Beyond Meat公司,首日暴漲163%,上市80天從25美元漲至170美元,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日表現最佳的美國公司。初創型科技創新公司還包括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與漢堡王、迪士尼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品牌知名度。大型肉類公司 包括巴西最大的肉類生產企業JBS 、美國泰森(Tyson),荷美爾(Hormel)、雙匯國際收購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和嘉吉(Cargill)公司等。除此之外,全球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和漢堡王也相繼進入人造肉市場,作為全球知名的快餐連鎖巨頭,無疑對人造肉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國際大小公司紛紛進入人造肉市場的情況下,人造肉行業陸續受到資本的青睞,人造肉創業公司Impossible Foods 、人造肉企業星期零STARFIELD 、澳大利亞植物性肉類替代品研發生產商v2food 、未食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紛紛獲得融資。2020年3月17日,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獲得約5億美元的F輪融資;2020年3月12日,人造肉企業星期零STARFIELD 獲得愉悅資本、經緯中國、美國植物基投資機構New Crop Capital,以及Dao Foods International共同投資;國內未食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獲得IMO Ventures天使輪投資,人造肉概念逐漸火爆。
2019年,“人造肉”技術被《MIT Technology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全球十大突破性的科技創新之一。 2020年及未來,人造肉行業的發展該如何走,未來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于國內人造肉的需求市場的發展,由于涉及到生活習慣、個人喜好、宗教信仰、公眾對肉及肉制品的看法等不同,也有專家認為人造肉在中國不會成為主流。但是不可否認。食物科技的創新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造肉行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造肉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造肉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造肉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