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與丹麥雙邊貿易全景圖(附中國與丹麥主要進出口產業數據)
丹麥對外貿易現狀總覽
1、2018年丹麥貿易額為2112億美元,達到歷史峰值
從歐盟統計局統計的丹麥2009-2019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情況來看,丹麥外貿市場波動較大,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2011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猛增至2076億美元,2012年又下跌至1976億美元;隨后市場回暖后,2015年又出現斷崖式下跌;近兩年,隨著全球外貿市場的整體回暖,2018年全年,丹麥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111.8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值。
2、丹麥貿易結構整體呈順差狀態
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2019年丹麥貨物出口額均高于進口額,貿易結構整體呈順差狀態。其中,2018年丹麥出口1089.7億美元,增長6.2%;進口1022.1億美元,增長9.5%;貿易順差67.6億美元,下降26.9%。
丹麥前三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是英國、美國和日本,2018年的順差額為32.6億美元、18.4億美元和10.4億美元,下降20.9%、11.5%和2.2%;貿易逆差主要來自德國和中國,逆差額為66.8億美元和37.9億美元,增長38.3%和18.7%。
3、丹麥的出口目的國分析:德國是丹麥第一大出口市場
丹麥出口市場地緣貿易特征顯著,分國別(地區)看,2018年,德國、瑞典、英國和挪威分別為丹麥出口的前四大市場,出口額分別為160.9億美元、113.5億美元、69.3億美元和61.0億美元,占丹麥出口總額的14.8%、10.4%、6.4%和5.6%;中國是丹麥出口的第八大市場。
從出口額的漲幅來看,僅英國、中國、芬蘭、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出口額出現了負增長,丹麥對其他國家/地區的出口額均為正增長。
4、丹麥的進口來源國分析:德國是丹麥進口來源第一大國
丹麥進口的前三市場分別為德國、瑞典和荷蘭,德國和瑞典與丹麥的貿易地理距離較近,丹麥的進口額分別為227.7億美元、119.5億美元和78.0億美元,占丹麥進口總額的22.3%、11.7%和7.6%,合計占比41.6%,分別增長15.3%、8.6%和8.3%;中國是丹麥貨物進口的第四大來源國。
從進口漲幅來看,TOP15國家中,丹麥從意大利和捷克的進口額出現了小幅下降,分別為0.9%、1.7%;其余均為正增長。
中國與丹麥雙邊貨物貿易現狀總覽
1、丹麥貨物進出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一般
丹麥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一個是法羅群島,另外一個是格陵蘭島。丹麥本土則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近年來,中丹兩國關系發展順利。2008年,丹麥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北歐國家。2012年和2014年,兩國元首實現互訪。2017年,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訪華,兩國發表《中丹聯合工作方案(2017-2020)》這一中長期行動綱要,擴大雙向貿易投資合作,加強農漁業、食品安全、醫藥衛生、生物技術等領域的互利合作。雙方在在創新驅動發展、綠色協調發展、北極合作、地方合作等領域打造亮點。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3-2018年,丹麥與中國雙邊貿易額波動較小,基本保持在100億美元左右波動;其中,2018年丹麥與中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100.8億美元,增長4.0%;中丹雙邊貿易額占丹麥雙邊貿易總額的比重在4.5%-5.5%之間波動;整體來說,丹麥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一般。
2、丹麥貿易逆差,中方貿易順差
從2013-2018年數據來看,丹麥從中國進口貨物總金額始終高于對中國的出口總額,丹麥為貿易逆差方,中國為貿易順差方。其中,2018年,丹麥對中國出口31.4億美元,下降3.3%,占丹麥出口總額的2.9%,下降0.3個百分點;丹麥自中國進口69.4億美元,增長7.6%,占丹麥進口總額的6.8%,下降0.1個百分點。丹方貿易逆差37.9億美元,增長18.7%。中國是丹麥出口的第八大市場,中國是丹麥貨物進口的第四大來源國。
產品維度下:中國與丹麥雙邊貿易進出口分析
1、出口市場:丹麥對全球出口的產品分析
分商品看,機電產品、化工產品、活動物及動物產品是丹麥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額分別為236.4億美元、219.9億美元和118.3億美元,占丹麥出口總額的21.7%、20.2%和10.9%,增長2.2%、11.6%和0.3%。在機電產品中,機械設備出口149.3億美元,增長3.7%;電機和電氣產品出口87.2億美元,下降0.3%。
從前五大類出口商品的國別/地區來看,丹麥較為依賴德國市場,五大類產品德國位列第一、第二,且比重均在15%以上。
2、出口市場:丹麥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分析
與丹麥對全球的出口產品格局不同的是,丹麥對中國出口的化工產品相對較少。機電產品、活動物及動物產品和光學鐘表醫療設備是丹麥對中國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額為10.0億美元、7.1億美元和2.9億美元,占丹麥對中國出口總額的31.7%、22.6%和9.2%,增長1.5%、4.8%和2.0%。在機電產品中,機械設備對中國出口6.3億美元,下降8.8%;電機和電氣產品對中國出口3.7億美元,增長25.4%。
丹麥的皮革制品、箱包等產品的出口市場對中國市場較為依賴,在中國市場較受歡迎,出口額占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6.68%;其次是光學、鐘表、以來設備、活動物和動物產品等。
3、進口市場:丹麥從全球進口的產品分析
丹麥的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2018年進口額分別為216.4億美元、132.8億美元和99.3億美元,占丹麥進口總額的21.2%、13.0%和9.7%,增長4.3%、22.2%和8.2%。在機電產品中,機械設備進口121.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11.9%,增長5.2%;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94.7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9.3%,增長3.1%。
從丹麥五大類進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數據來看,受地緣貿易影響,丹麥進口市場較為依賴德國市場;尤其是運輸設備,2018年丹麥自德國進口的運輸設備為52.55億美元,占丹麥運輸設備總進口額的比重高達39.6%。
4、進口市場:丹麥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分析
與丹麥從全球進口的產品格局最顯著的不同主要表現在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兩大類產品上。
丹麥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8年進口額為19.0億美元、13.3億美元和9.4億美元,占自中國進口總額的27.4%、19.2%和13.5%,增長2.1%、5.0%和4.2%。在機電產品中,電機和電氣產品自中國進口10.6億美元,增長7.0%;機械設備自中國進口8.4億美元,下降3.4%。中國是丹麥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的首要進口來源地,占其同類產品進口市場份額的22.3%和25.3%,德國和瑞典等國家是中國的主要競爭者。
從2018年丹麥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占該產品進口總額比重來看,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較受丹麥市場認可,如家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等,與其他歐盟國家相似,這主要是由于丹麥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
中國與丹麥雙邊貿易發展趨勢
2017年,丹麥和中國發表《中丹聯合工作方案(2017-2020)》這一中長期行動綱要,擴大雙向貿易投資合作,加強農漁業、食品安全、醫藥衛生、生物技術等領域的互利合作。雙方在在創新驅動發展、綠色協調發展、北極合作、地方合作等領域打造亮點。從2017年開始,中丹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升至新的高度,雙方發布了聯合工作方案,該方案涵蓋領域廣泛,包括推動80家中丹相關機構開展合作。中丹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之所以獨樹一幟,原因在于既有雙方最高領導人作出政治承諾,又有工作層面積極推動常規性的日常合作。
中丹兩國經濟合作成果豐碩,但放眼全球,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還在。丹麥方面表示,丹麥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自由貿易惠及各方,自由貿易和全球化能夠帶來就業和發展機會,每一個國家都應該在和平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競爭。綜上,丹麥與中國的雙邊貿易深度有望進一步加深。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