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與意大利雙邊貿易全景圖(附中意主要進出口產業數據)
意大利對外貿易現狀總覽
1、意大利主要執行歐盟共同體貿易政策
作為歐盟的成員國,意大利主要執行的是統一的歐盟共同體貿易政策。目前,意大利執行的歐盟共同貿易政策主要涉及關稅政策、普惠制待遇、共同進口制度、農產品進口管理、貿易救濟措施、出口管制、出口退稅等。總體來看,目前意大利積極鼓勵出口,但在農產品等產品進口上持相對保護的態度。
2、2018年意大利對外貿易額繼續回暖
2009-2018年,意大利對外貿易額波動變化。2008-2009年和2012年,意大利分別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和國內債務問題影響,導致意大利經濟出現明顯衰退,對外出口額大幅下滑;2015年,受國際經濟發展放緩影響,意大利對外貿易額也出現明顯下滑;其余年份意大利對外貿易額均保持增長態勢。
2018年,意大利對外貿易繼續回暖,全年進出口額為1.0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而2019年一季度,受國內經濟發展疲軟影響,意大利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再次下跌了6%至2513億美元。
3、意大利連續7年保持貿易順差
自2012年開始,意大利持續保持貿易順差狀態,且貿易順差總體保持增長趨勢。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18年,意大利出口5466.3億美元,增長7.7%;進口5007.9億美元,增長10.5%;貿易順差為458.5億美元,下降了15.6%,但較2012年仍大幅增長了2.69倍。
具體來看,2018年意大利前三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依次是美國、英國和法國,順差額分別為312.3億美元、145.2億美元和140.4億美元,增長8.4%、10.4%和10.7%。而意大利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中國、德國和荷蘭,2018年逆差額為207.9億美元、143.9億美元和133.1億美元,中國和德國增長23.3%和30.0%,荷蘭下降3.9%。
4、意大利的出口目的國分析:中國是意大利第九大出口國
分國別(地區)看,德國是意大利第一大出口國,2018年的出口額為687億美元,占意大利出口總額的12.6%;此外,意大利對法國的出口額占比也在10%以上,位居第二;而中國作為意大利的第9大出口國,其2018年對中國的出口額為155億美元。
從增速來看,2018年,意大利出口額排名前15的國家和地區中,其對荷蘭的出口額增速增長最快,同比增長了15.7%;而對土耳其、俄羅斯的出口額則有所下滑。
5、意大利的進口來源國分析:中國是意大利第三大進口來源國
分國別(地區)看,德國也是意大利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018年的進口額為83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7%,占意大利進口總額的16.6%;中國作為意大利的第三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額占比為7.3%。
此外,2018年,在意大利進口額排名前15的國家中,其自每個國家的進口額均有所增長,其中,意大利對俄羅斯的進口額增長最快,主要是其對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等礦產資源進口需求較大所致。
中意雙邊貨物貿易現狀總覽
1、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500億美元
意大利國土面積為30.13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其中,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左右。從區域位置來看,意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北部陸界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接壤;而意大利80%的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與突尼斯、馬耳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
總體來看,意大利地處歐洲東南角,背靠歐洲大陸,半島深入地中海,這一地理位置正好可以擔任西歐和東方的貿易中轉站,例如,東方的絲綢、茶葉、香料等都必須經過意大利才能進入歐洲的市場,這大大推動了意大利的商品經濟發展,也有利于意大利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3-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整體有小幅增長趨勢。受意大利經濟低迷與高債務、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等因素影響,2015-2016年,中國和意大利的雙邊貿易額有所下滑,直到2017年才恢復增長態勢。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達518.7億美元,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
2、意大利對中國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意大利對中國始終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且貿易逆差總體有擴大趨勢。2018年,意大利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至207.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23.8%。
產品維度下:中意雙邊貿易分析
1、出口市場:意大利對全球出口的產品分析
從意大利對全球出口的產品整體情況看,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運輸設備是意大利對外出口的前三大類產品,2018年的出口額分別是1403.0億美元、579.5億美元、565.7億美元,占意大利出口總額的25.7%、10.6%和10.4%。而在機電產品中,機械設備出口1064.4億美元,占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75.9%;其次是電機和電氣產品,出口額為338.6億美元。
而機電產品出口額占比位居第一,主要是因為意大利自動化機械產業發達,同時,礦產品加工業發達也帶動了北部地區自動化機械產業的發展。此外,意大利普利亞大區的航空航天業也在意大利占據重要地位,也帶動機電產品制造業的發展。
從意大利主要出口產品的出口市場來看,同屬歐盟的德國、法國,以及歐盟體系外的美國是其主要目標市場,其中,德國、法國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
2、出口市場: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分析
機電產品是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2018年出口54.5億美元,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35.1%,增長5.9%。其中,機械設備出口47.2億美元,增長5.4%;電機和電氣產品出口7.3億美元,增長9.5%。此外,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運輸設備也是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重要產品,2018年合計出口46.5億美元,占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9.9%。
對比“意大利對全球市場出口”與“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情況來看,出口格局基本保持一致,均主要以機電產品為主。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也是全球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但是以羊毛織品為代表的意大利面料在中國市場上仍極具競爭力,目前,中國已經是意大利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市場。
從2018年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金額占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來看,意大利對中國出口的皮革制品、箱包占意大利對全球出口該產品金額的比重最大,為5.5%,其中,古馳、阿瑪尼、范思哲、芬迪、普拉達等奢侈品品牌出口額占據較大份額。
3、進口市場:意大利從全球進口的產品分析
從進口產品來看,機電產品、礦產品、化工產品和運輸設備是意大利的主要進口商品,2018年的進口額為859.2億美元、703.4億美元、624.1億美元和559.3億美元,分別占意大利進口總額的17.2%、14.1%、12.5%和11.2%。
其中,意大利礦產品進口需求旺盛,主要是因為意大利是一個礦產資源貧乏的國家,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但本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能滿足5%和20%左右的市場需求,整體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有3/4需要依賴從國外進口。
4、進口市場:意大利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分析
意大利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也是機電產品,2018年自中國進口機電產品的金額為140.3億美元,占其自中國進口總額的38.6%,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和機械設備分別進口76.3億美元和64億美元。此外,意大利對中國紡織品及原料的需求也相對較大,2018年進口金額為52.6億美元,占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4.5%,其中,非針織或非鉤編的服裝進口16.6億美元,針織或鉤編的服裝進口12.0億美元,下降了1.7%。
而對比“意大利從全球市場進口”與“意大利從中國進口”的情況來看,進口產品結構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
第一,在礦產品上,由于中國自身也是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大國,因此,中國出口至意大利的這些礦產品金額并未進入前15。
第二,在機電產品上,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在紡織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故中國出口意大利的這些產品金額占比也靠前。
總體來看,中國是意大利紡織品及原料、家具玩具和鞋靴傘等輕工產品的首要來源地,占意大利同類產品進口市場份額的19.5%、29.2%和16.2%。此外,中國是意大利機電產品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占其市場份額的16.3%,僅次于德國的22.6%。
中意雙邊貿易發展趨勢
中意兩國在產業結構、消費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也決定了雙方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一方面,意大利是工業強國,擁有成熟技術、著名品牌、精湛工藝,意大利企業生產的數控機床、可再生能源、時尚產品等備受中國企業和消費者追捧;另一方面,中國在勞動力更密集的紡織品、家具等產品上也具有相對優勢。總體來看,中意貿易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有利于兩國貿易的進一步擴大。前瞻預計,未來中意貿易還將持續向好發展,或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中意兩國貿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9年3月23日,中國和意大利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利由此成為“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西方發達國家。而“一帶一路”備忘錄的簽署,不僅可以提振意大利經濟,也將為中意兩國貿易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中國對意大利貿易順差或將持續存在。1998年以前,中國對意大利處于貿易逆差狀態,隨后中國扭轉了這一貿易結構,并在近年來中國對意大利的順差額總體也呈擴大趨勢。隨著中國全球貿易影響力的提升,預計短期內中國對意大利的貿易順差狀態還將持續存在。
第三,機電產品仍將是中意貿易主要產品。多年來,機電產品均是中意間貿易的主要產品,產品貿易額占中意貿易產品總額的30%以上。但意大利機電產品相對中國產品的技術含量更高,中國在高性價比的中低端機電產品上更具優勢,由此形成了較強互補性。盡管中國機電產品目前也正朝著高端產品發展,但短期內較意大利仍會存在一定差距。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