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航道建設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趨勢分析,生態航道和智慧航道成趨勢【組圖】
一、我國航道建設成績與問題并存
2018年,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萬公里,占河流總長的29%,主要分布在長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別占56.89%、14.46%和15.36%。可通航500噸級船舶的四級及以上航道24193公里,約占19.30%,其中可通航千噸級船舶的三級及以上航道13461公里,約占10.59%。預計2019年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保持在12.7萬公里。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長江干線已成為世界上水運最為繁忙和運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運干線已成為溝通西南與粵港澳地區的重要紐帶,京杭運河已成為我國“北煤南運”的水上運輸大動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網已成為區域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看,因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對航道建設認知薄弱,目前我國航道建設還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二、航道建設投資規模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
2011-2018年,我國航道建設投資規模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十二五”期間,我國航道建設投資額達到2488.2億元,其中中央投資為580億元;“十三五”期間,截至2018年我國航道建設投資規模已達1749.54億元,且2016-2018年,我國航道建設投資速度有所加快,預計2019年我國航道建設投資約為640億元。
三、航道信息化工程造價均在百萬元以上
目前看,2017-2019年,全國各大水系對航道信息化的建設都在持續進行中。對航道信息化的改造也集中在遙測系統、遙報系統等智慧檢測系統中。整體看,航道信息化工程造價均在百萬以上,成本較高。
四、生態航道和智慧航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建設特點看,未來生態航道建設將成為主流。生態航道建設即將傳統航道的通航功能和自然河流生態系統和諧地統一起來,注意發揮河流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使其在發揮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海具有良好的整體景觀效果。
另外,智慧航道建設也將成為未來航道建設發展趨勢,隨著我國水運各要素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社會各界對長江航道的公共服務能力、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沿江地方政府、港航管理部門、港航企業迫切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航道資源,全面及時地了解航道信息的發布更新,并充分實現信息資源的交流共享。應該說,建設智能航道是響應了時代的呼聲。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水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水運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水運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水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