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漁業發展現狀與2019年發展趨勢 :我國漁業“減量增收”成效明顯【組圖】
近些年來,全國漁業系統積極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漁業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產業更綠、效益向紅。漁業養殖結構調整加快。2018年,全國水產養殖面積7189.52千公頃,同比下降3.48%;與此同時,我國水產養殖產量仍然保持穩定增長。整體而言,近些年來我國漁業“減量增收”成效明顯。
水產品總產量增速放緩
我國水產養殖是中國農業結構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2012-2015年間,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包含養殖量和捕撈量)由5483萬噸增長至6185萬噸,年均復合增速4.09%。 2016年-2018年,我國環保治理力度逐漸增大,2017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6445萬噸,增速快速下滑至0.98%,這主要因拆除超過養殖容量的網箱等設備所致。
2018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57.66萬噸,比上年增長0.19%。盡管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速趨緩,但整體而言我國水產養殖總量仍穩居世界首位。
捕撈VS水產養殖:三七分成
從水產品產量結構來看,目前,我國水產品產量主要來自水產養殖,來自捕撈的水產品不到3成。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57.696萬噸,其中水產養殖產量4991.06萬噸,占比達77.29%;捕撈產量達1466.6萬噸,占比達22.71%。
水產養殖:進入提質增效的“穩定發展”階段
在產量方面,2018年,水產養殖產量4991.06萬噸,同比增長1.73%。其中,魚類養殖產量最高,達2693.78萬噸,占比達53.97%;其次是貝類和甲殼類產量,產量分別達1463.51萬噸、514.11萬噸,占比分別達29.32%、10.3%。
在水產養殖面積來看,2018年,全國水產養殖面積7189.52千公頃,同比下降3.48%。其中,海水養殖面積2043.07千公頃,同比下降1.97%;淡水養殖面積5146.46千公頃,同比下降4.07%;海水養殖與淡水養殖的面積比例為28.4:71.6。
2018年2月農業部發布《2018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明確要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并重點規劃了年底完成水產養殖主產縣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工作,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
隨著國家水產養殖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未來環保政策的持續嚴緊,未來我國水產養殖面積將基本保持穩定。在水產品產量增速放緩以及養殖面積穩定的背景下,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已由過去“高速發展”時期進入提質增效的“穩定發展”階段。
2018年捕撈產量下降4.73%
在捕撈產量方面,2018年我國捕撈產量1466.60萬噸,同比下降4.73%。其中,魚類捕撈產量達863.31萬噸、甲殼類捕撈產量達223.8萬噸,占比分別達到58.86%、15.26%。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水產品加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水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水產品加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水產品加工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