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2019年中國體育俱樂部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細分市場、競爭格局、發展前景)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發展迅速,而體育俱樂部作為體育產業中的一環,也逐漸成長起來,隨后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健身等運動項目的俱樂部也逐漸建立。體育俱樂部以體育為媒介,以滿足人們健身、娛樂、休閑、競賽、盈利等需要為目的,以自愿、自發、自主為原則而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場所或組織。
體育俱樂部產業鏈概述
體育俱樂部以體育為媒介,以滿足人們健身、娛樂、休閑、競賽、盈利等需要為目的,以自愿、自發、自主為原則而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場所或組織。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可以分很多種,但是大致可以分為職業體育俱樂部和業余體育俱樂部。
職業體育俱樂部:主要從事為付費觀眾提供現場體育項目表演的企業。它向消費者提供體育比賽以滿足消費者在體育娛樂方面的需要與興趣。
業余體育俱樂部:均是以強健身體、運動休閑或提高運動技能為目的,以會員制形式組織起來的社會團體。
體育服務業增長迅速
在過去五年時間里,體育產業在國家政策層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14年以來,以黨中央、國務院、中辦國辦出臺的和體育相關的文件就有20項,各部委,主要是國家體育總局出臺的相關規劃、文件至少是45項,地方出臺的政策、規劃、文件大概有109項。
2014-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從1.35萬億增長了2.2萬億,年均增長速度在18%左右。從增加值看,2014年體育產業增加值是4040億,到2017年是7811億,年均增長19%。2018年的數據尚未發布,估算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2.4萬億元,同比增長9.09%,實現增加值8800億元,同比增長12.82%。
國內體育賽事市場處于快速發展期
受益于現有賽事商業化運營程度的快速提升,國內體育賽事市場規模處于快速增長階段,但短板在于仍缺乏頂級賽事的流量效應,因此增速并未出現顯著的高速增長特征。整體看體育賽事市場仍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具備頂級賽事發展潛力的相關項目和公司。2018年,我國體育賽事市場規模達300億元。
足球俱樂部:規模與實力不符,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足球俱樂部基本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在足球產業價值鏈上,足球俱樂部是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足球俱樂部接受投資方的資本注入,發現及培養運動員,并組成賽事聯盟,通過銷售賽事門票、出售轉播權、衍生品開發授權、贊助商贊助等方式實現足球產業價值變現。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中超、中甲、中乙為主體的職業聯賽框架,職業俱樂部達到52個。國內除安徽、福建、廣西、甘肅、青海、山西、陜西以及西藏沒有足球俱樂部外,其余的省市均有俱樂部。其中,廣東有6家,為俱樂部最多的省份。
我國足球俱樂部數量雖然已有一定規模,但盈利渠道開發不盡合理,中國足球俱樂部運營基本處于虧損狀態。以國內頂級俱樂部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為例,2014-2017年,恒大淘寶俱樂部的支出遠遠大于收入,凈利潤也一直為負數,2018年恒大淘寶的虧損進一步擴大,出現18.29億元的虧損。
中國足球球員薪資與實力不對稱
根據調查機構Sporting Intelligence發布的《2018年全球體壇薪資調查報告》(GSSS),中超球員平均薪資高達105萬美元,在世界足球聯賽中僅次于英超、西甲、意甲、德甲和法甲這五大聯賽,遠高于日本J聯賽(31.5萬美元)、韓國K聯賽(13.3萬美元)薪酬水平。中超16支球隊中,恒大淘寶以219萬美元的平均年薪位居榜首。2019年,中國足球隊實力還處于亞洲二流水準,薪酬水平與實力水平不對稱。
2018年12月,中國足協規定國內球員薪酬最高不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規定。恒大淘寶、上海上港、華夏幸福人均工資均超過了工資帽。
在國家隊比賽中,國足曾于1984年和2004年兩屆亞洲杯獲得亞軍,但自2007年亞洲杯以來,國足屢次止步于小組賽、八強,未獲得理想成績。
中國足球俱樂部過渡依賴外援
目前中超聯賽前10%的球員(以外國大牌球員為主)所支配的薪酬超過了聯賽總體工資的67%,俱樂部內容球員薪資分配極不均勻。在全球收入最高的20位球員中,中超占據了三位,分別為上海上港的奧斯卡、綠巨人,山東魯能的格拉齊亞諾·佩萊。
近年來中超不惜砸重金,挖來國外大牌外援,對俱樂部整體實力提升確實短期起到巨大提升作用。廣州恒大能夠拿到7次中超冠軍,外援功不可沒。但同時也造成了中國足球沒了外援,就無法形成有效戰力的局面。2018年3月22日,中國杯在廣西南寧拉開序幕,國足以0-6成績慘敗威爾士,揭示了中國足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從2018賽季中超聯賽球員進球數統計數據來看,進球數前20名中,外援球員占18名,中國球員僅有2名,分別為武磊和董學升。
國內俱樂部向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
為規范和提高足球俱樂部財務工作,有效控制俱樂部成本,中國足球協會出臺“四大帽”政策,對俱樂部的總支出、薪酬支出、獎金總額、投資人注資額均設臵上限,引導俱樂部和職業聯賽健康發展。中國足球俱樂部未來財務狀況有望改善,職業聯賽將向更規范、成熟的方向發展。
健身俱樂部:行業發展迅速,滲透率仍較低
快速發展,產值年均增速30%以上
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相繼出臺,健身休閑業在供給端、消費端呈現“兩頭熱”局面。
據國家體育總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我國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產值已達到581.3億元,同比增長57.7%。強勁的發展勢頭延續到2018年,預測2018年體育健身休閑活動產值達到785.6億元。
總量持平,滲透率遠不及美國
從總量上看,2018年國內健身俱樂部門店數已達46050家,規模和美國基本持平。但由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健身產業的滲透率還遠遠低于美國。其中,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健身房相對規模較早,但受限于市場容量,規模相對較小。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健身產業的潛力十足,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北上集中,新一線西南繁榮
全國城市中,2018年北京、上海俱樂部數量旗鼓相當,均為1300-1400家左右。還有,深圳俱樂部數量為731家,廣州685家。在新一線城市中,成都、重慶健身產業發展勢頭旺盛,在過去一年內保持了較高增長率,而成都俱樂部數量達到558家,僅次于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可謂是發展繁榮。
空間巨大,暫無形成頭部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2018年健身俱樂部TOP10總營業額為人民幣100-110億左右,一兆韋德以近20億年營業額排名第一,也是平均單店營業額排名第二約1500萬/店的俱樂部,僅次于舒適堡的約2000萬/店;而門店數量最多的則是金吉鳥,尤其是2018年并購美日健身后更加鞏固了門店數量NO1的地位。中國的健身產業發展空間非常巨大,但仍然缺少全國性的超級連鎖品牌,哪怕是瘋狂并購開店的金吉鳥也才400家店,其它的TOP5也只有100家出頭。
資本活躍,更傾向于新項目
2018年,國內體育產業市場趨于冷靜,但健身領域卻并未完全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甚至頗受資本的青睞。根據動八區粗略統計,在2018年國內健身行業,包括Shape塑健身、XONE、ZESPEED、每日瑜伽、小喬體育、咕咚、Keep、悅跑圈、公園盒子、三體云動等在內共產生41起融資事件。
從融資輪次來看,2018年健身領域獲得天使輪融資的占比最大為26.8%,其次是Pre-A輪融資占比17.1%,B輪之前的健身項目總占比超過一半以上為63.5%。可以看出,資本對于健身行業新涌現出的項目還是比較感興趣,希望看到多元化發展,尋找新的機會。
未來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對于我國而言,職業體育俱樂部的起步雖晚,但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現如今我國體育運動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以足球為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足球鐵粉,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辦的每一場無論規模大小的球賽都可謂是人山人海。球迷們對于有關足球的消費也越來越高。例如,隊服、球鞋等,更是有眾多人辦理了觀看球賽的年卡,這也同時促進了職業體育俱樂部的人氣上漲以及收入增加。這些現象無一不體現了職業體育俱樂部良好的發展前景。
當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可以助力職業體育俱樂部發展成為朝陽產業。在中國,過去幾年當地政府已經做出一些政策投入,以吸引企業到俱樂部投資。并為投資公司提供其他相關領域的優惠政策。政府的各類支持政策就像一個催化劑,促進了職業體育俱樂部這一朝陽行業的發展。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體育俱樂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體育俱樂部行業的發展環境;體育俱樂部行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體育俱樂部行業的國內外運營管理情況;職業體育俱樂部、業余體育俱樂部以及商業體育...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