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網絡綜藝行業市場概況與發展趨勢 內容越發精細化,多樣新生節目內容層出不窮【組圖】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絡時代的額來臨和視頻平臺的不斷發展,我國網絡綜藝無論是在內容創作還是制作投入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且內容越發精細化,多樣新生節目內容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在行業大環境精品化趨勢下網綜吸睛作用也日益凸顯出來。相較韓國綜藝以PD為核心的模式,中國綜藝節目目前在制作環節下的功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內容越發精細化,多樣新生節目內容層出不窮
娛樂綜藝節目指的是一種運用多種宣傳營銷手段同時廣泛融合多個領域的藝術形式所呈現的節目模式。從1990年的《綜藝大觀》開始,中國的娛樂綜藝節目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史。縱觀中國娛樂綜藝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演出式綜藝到后來的游戲式、選秀式綜藝,再到當下多形態多內容集體迸發,國內綜藝經歷了一個由點狀到網狀的過程,節目題材越來越豐富,節目娛樂性也越來越強。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絡時代的來臨和視頻平臺的不斷發展,網絡綜藝無論在內容創作和制作投入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相比電視綜藝的品質高、團隊成熟、廣告主多等特點,網絡綜藝的互動性更強,內容豐富、廣告形式也多樣化。隨著資本的投入、人才的涌進,網絡綜藝的制作和內容也逐漸向電視綜藝趨同。
從2017年開始,我國網絡綜藝數量在持續噴發,網綜內容也逐步走向多樣化、精細化的道路。各大視頻平臺紛紛在自制網綜方面發力,推出多樣化、種類繽紛的節目來吸引新一代的群體,而節目廣告的吸金能力也有所提升,節目自制水平隨著資金的注入躍升。2014-2016年,“國民級”網絡綜藝只有《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等寥寥幾款;到了2018年,偶像選秀類節目如《偶像練習生》、懸疑益智類節目如《明星大偵探》、情感觀察類節目如《心動的信號》、脫口秀類節目如《火星情報局》等各顯神通,各種垂直觀眾、垂直娛樂需求,都能在網綜方面得到一定的滿足。
精品化趨勢下網綜吸睛作用明顯,季播的形式具有一定可預期性
若排除電視臺綜藝、只考慮純網綜,2018年播放量排名前10的網綜中,排名前三的均是選秀類節目,分別為騰訊視頻的《創造101》、《明日質子第二季》以及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全年累計播放量均超過35億人次。優酷的《愛的時差》是明星相親節目,騰訊視頻的《吐槽大會第三季》是脫口秀節目。上榜節目無一例外是平臺獨播節目。
綜藝高度自制,平臺自制綜藝18年播放量同比增長260%
2018年,我國網絡綜藝行業越來越傾向外部公司制作。根據廣電總局發布的《2018中國網路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視頻網站獨立制作的網絡綜藝節目達115部,占比30%,專業制作機構出品的網絡綜藝節目占比由2017年的28%上升至59%。
熱度和口碑背靠強大的制作水平,衍生變現的源頭還是內容
一味追求明星堆砌的綜藝時代已經過去。現階段,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眼光也越來越毒辣。因此不能片面地認為“明星有流量”就意味著“綜藝節目有流量”。在一開始宣傳的時候,流量明星會引發粉絲的好奇心追逐,但是通常情況下網綜會持續10期左右,觀眾的審美疲勞會顯現出來。即使是對于一些偶像明星或團隊定制的“團綜”也是需要內容支撐的。“流量明星”在電影電視劇方面的口碑早已多次“撲街”,在綜藝節目上必須拿出全部看家本領,否則很容易出現“粉轉路”、“粉轉黑”的情況,這是流量明星和視頻平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流量明星和網綜才需要相互成就。相較于韓國綜藝以PD為核心的模式,中國綜藝節目目前在制作環節下的功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藝節目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綜藝節目行業發展環境和現狀;中國綜藝節目首飾及受眾群體分析;中國綜藝節目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國內外綜藝節目模式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綜藝節目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