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中藥種植發展現狀與2019年發展趨勢 中藥種植規模回升,價格指數整體低迷【組圖】
中藥作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我國早在唐代就已開始了中藥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藥材開始進行多品種大規模種植,近年在“健康中國”戰略與國家支持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下,我國中藥種植發展壯大,中國中醫藥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藥資源龐大,中藥種植面積總體回升
中藥資源以自然資源為物質基礎,極為廣博。物種間的形體構造、生理機能以及生態環境千差萬別,但從自然屬性來講分別屬于植物、動物和礦物,即我國中藥資源基本上是由藥用植物、藥用動物和藥用礦物三大類構成的。
據統計,我國的中藥資源種類有12807種(含種下分類單位),藥用植物占全部種類的87%,藥用動物占12%,藥用礦物不足1%。
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了中藥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清代開始大規模種植中藥材,但多品種大量種植始于上世紀50年代。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2010年以后我國中藥種植面積呈波動趨勢,2015年以前整體呈下降趨勢。國家城市進程化加快,農村主要勞力向城鎮轉移,農村藥材生產缺少勞力;各地快速發展地方經濟,修路、建廠、建房、開礦等舉措占用大量的農村土地,我國中藥家種面積整體縮減。2015年以后,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國家對中藥材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增強,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出現增長。商務部發布的《中藥材流通市場分析報告2017》中提出,2017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較2016年增長3.5%,種植面積達到3466.89萬畝。
同時,各地推動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張,商務部預計到2020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將超過6620萬畝(含林地種植面積),種植品種供應量或將進一步激增。
注:商務部預測的2020年種植面積中包含林地種植面積。
中藥材價格指數整體低迷,部分藥材依賴野生
近年來,雖然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整體擴大,且在我國政策支撐下2020年有望達到6620萬畝,但是中藥材價格指數卻呈現較為低迷的狀態。根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2016年10月,我國中藥材綜合200價格指數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值2611.66,隨后開始波動下降,雖然在2017年2月和2018年7月出現了小的增長高潮,但是未能扭轉下降趨勢,2019年7月8日,價格指數為2226.12,同比下降5.07%。
中藥材的種類很多,在藥材市場上銷售的常用中藥材就有500多種,其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資源,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規?;N植數量約為200種。有些品種野生資源非常少,但人工種植技術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蟲夏草、肉叢蓉、石斛等暫時無法實現大面積人工種植,部分名貴中藥材無法大規模人工種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
政策支持下,行業未來向好發展
近年來我國在醫藥行業的發展下,對中醫藥的重視逐步加深,2016年健康中國戰略下,對中醫藥在全國健康工作中的認識提高,更加注重中醫藥行業的發展質量。
“十二五”時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中藥材生產研究應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50余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我國中藥種植已經可以基本滿足了中醫藥臨床用藥、中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十三五”時期,隨著我國中醫藥行業政策的不斷落地,中藥種植科技水平將會不斷提升,通過規?;⒓s化的種植基地建設,提高我國中藥材產量,提高行業運行質量,未來行業整體向好。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藥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中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中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中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