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與新加坡雙邊貿易全景圖(附中新主要進出口產業數據)
2018年,中新雙邊貿易繼續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中國繼續是新加坡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統計,2018年新加坡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1000.8億美元,較2017年仍有小幅增長。而2018年11月,中新完成了自貿協定升級談判,這標志著新中雙邊經濟關系再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預計未來在更廣泛的經濟合作以及貿易自由化環境下,中新雙邊貿易關系將得到進一步深化。
新加坡對外貿易現狀總覽
1、新加坡是全球對外貿易主要國家之一
根據2019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顯示,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為19.475萬億美元,世界商品進口總額約為19.867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備注:由于統計誤差,以及統計時部分貨物在公海等因素,導致進口和出口數據并不相等。)
其中,2018年新加坡貨物對外貿易總額約為784十億美元,出口額約為413十億美元,進口額約為371十億美元,分別占全球出口貿易額和進口貿易額的2.1%和1.9%,位列出口額排名第15和進口額排名第16。
事實上,由于新加坡坐落于馬六甲海峽東端,而馬六甲海峽則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要塞,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貿易和能源從這里經過,這促使新加坡經濟迅速崛起,并成為全球對外貿易大國之一,在世界雙邊貿易中的影響力較大。
2、2018年新加坡對外貿易額繼續快速增長
2009-2019年,新加坡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波動變化。2010年,新加坡迅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其進出口總額暴增28.6%,達到6667億美元;隨后三年,新加坡對外貿易額持續增長,并在2013年創下近十年峰值,然后開始長達3年的下滑;2015年,受國內制造業、服務業發展陷入萎縮以及全球經濟、貿易低迷等因素影響,新加坡對外貿易額大跌16%;2017年以后,新加坡對外貿易總額連續增長,2018年全年進出口額為782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6%。2019年一季度,新加坡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小幅下跌0.6%,為1821億美元。
3、新加坡長期保持貿易順差狀態
2009-2018年,新加坡持續保持貿易順差。根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數據,2018年,新加坡出口4117.6億美元,增長10.3%;進口3705.0億美元,增長13.0%;貿易順差412.5億美元,下降9.5%。2019年一季度,新加坡繼續維持貿易逆差態勢。
具體來看,新加坡前五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依次是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和澳大利亞,2018年順差額分別為449.9億美元、177.4億美元、85.6億美元、72.6億美元和72.3億美元。貿易逆差主要來自中國臺灣、沙特阿拉伯和美國,2018年逆差額分別為144.5億美元、118.7億美元和112.4億美元,增長36.6%、42.3%和2.1%。
4、新加坡的出口目的國分析:中國是新加坡出口第一大國
分國別(地區)來看,2018年,中國、馬來西亞和美國是新加坡的前三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額均在400億美元以上,合計占新加坡出口總額的34.9%。此外,新加坡出口額排名前15國家中,僅對韓國的出口額有所減少,對沙特阿拉伯、菲律賓和英國的出口額則大幅增長了35%以上。
5、新加坡的進口來源國分析:中國是新加坡進口第一大國
分國別來看,新加坡自中國、馬來西亞、美國和中國臺灣的進口額分別為496.6億美元、428.0億美元、418.8億美元和314.0億美元,增長9.5%、10.1%、21.5%和15.6%,占其進口總額的13.4%、11.6%、11.3%和8.5%。
中新雙邊貨物貿易現狀總覽
1、2018年中新雙邊貿易額小幅增長
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統計,2013-2018年,中新雙邊貿易額整體呈先減后增的趨勢,其中,受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低迷大環境影響,2015年和2016年中新雙邊貿易額也明顯下滑。2018年,新加坡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1000.8億美元,較2017年穩步增長了0.7%。
2、2018年新加坡對中國貿易順差顯著縮小
根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新加坡對中國一直保持貿易順差態勢,但貿易順差大小波動變化。2018年,新加坡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僅7.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91.4%。
產品維度下:中新雙邊貿易分析
1、出口市場:新加坡對全球出口的產品分析
從新加坡對全球出口的產品整體情況看,機電產品、礦產品和化工產品是新加坡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額分別為1874.7億美元、541.5億美元和436.3億美元,增長45.5%、13.2%和10.6%,占新加坡出口總額的45.5%、13.2%和10.6%。機電產品中,電機和電氣產品出口1287.5億美元,增長3.7%;機械設備出口587.2億美元,增長12.1%。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新加坡石油儲量資源相對貧乏,但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石油貿易中心之一、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因此,新加坡進口原油進行冶煉加工后再出口原油的工業體系非常成熟,促使其成為全球石油出口大國之一。
此外,從五大類出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構成來看,前五國家和地區中共同覆蓋地只有中國。
2、出口市場: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分析
從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產品情況來看,機電產品一直是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主力產品,2018年出口額為217.6億美元,下降13.0%,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43.2%。化工產品、塑料橡膠和礦產品是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第二至第四大類商品,2018年出口額72.7億美元、62.2億美元和46.8億美元,占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總額的14.4%、12.3%和9.3%,增減幅分別為30.1%、13.4%和-23.0%。
對比“新加坡對全球市場出口”與“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產品情況來看:
第一,新加坡對全球和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均以機電產品為主,礦產品、化工產品的出口占比也均較大。
第二,在塑料、橡膠產品上,由于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發達,輪胎等汽車零部件制造對橡膠需求旺盛,導致新加坡出口該產品到中國的金額占比相對全球市場更高。
從2018年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金額占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來看,新加坡對中國出口的塑料橡膠占新加坡對全球出口該產品金額比重的34.5%,排名第一,中國汽車等工業的需求拉動,導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橡膠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因此,中國從新加坡進口的塑料橡膠金額占比較大;此外,中國造紙需求旺盛,但是國內紙漿供給不足,也嚴重依賴國外進口。
3、進口市場:新加坡從全球進口的產品分析
從進口產品來看,機電產品和礦產品是新加坡的前兩大類進口商品,2018年進口額分別為1546.6億美元和888.3億美元,增長11.8%和21.0%,占新加坡進口總額的41.7%和24.0%。
在機電產品方面,新加坡具有資金和技術優勢,而機械設備和電子通信產品等行業對資金、技術要求較高,在跨國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形勢下,中國等國家或地區主要從新加坡進口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并對新加坡出口加工后的最終產品。因此,新加坡機電產品進口額占比大。
在礦產品方面,盡管新加坡資源貧乏,但它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先進的煉油技術,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因此,新加坡通過從周邊原油資源豐富但加工冶煉技術落后的馬來西亞和阿拉伯等國家進口原油,經過加工冶煉后向中國等國家出口成品油,由此成為礦產品進出口大國。
4、進口市場:新加坡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分析
機電產品是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的首位商品,2018年進口額為312.3億美元,占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2.9%,增長8.1%。機電產品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208.3億美元,增長8.8%;機械設備進口104.0億美元,增長6.8%。礦產品和賤金屬及制品是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的第二和第三大類商品,2018年進口64.5億美元和25.1億美元,占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3.0%和5.1%,增長29.2%和11.7%。
除上述產品外,化工產品、光學鐘表醫療設備和紡織品及原料等也是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大類商品,2018年合計占新加坡自中國進口總額的8.2%。
而對比“新加坡對全球市場進口”與“新加坡對中國進口”的情況來看:
第一,機電產品均是新加坡從全球市場和從中國進口的第一大類產品。
第二,在礦產品上,盡管相對于新加坡,我國礦產資源更為豐富,但中國作為礦產資源消耗大國,國內礦產資源供不應求,同樣需要通過進口實現補給。因此,新加坡進口的石油等礦產品并不主要來自中國。
總體來看,在新加坡市場上,中國是新加坡機電產品、賤金屬及制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的首位進口來源地,占其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20.2%、22.9%、26.9%和35.1%,中國產品競爭者主要來自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和日本等。
中新雙邊貿易發展趨勢
中新兩國建交雖晚,但兩國經貿關系發展迅猛。目前中新兩國雙邊經貿合作機制多、層級高、領域廣,已建立了多個副總理級經貿合作機制,以及涉及商務政策磋商、雙向投資、勞務合作、服務貿易等諸多領域的部際合作機制,另外中國多個地方省市還與新加坡相關部門間建立了省部經貿合作機制,為雙邊經貿合作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此外,新加坡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平臺優勢明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乃至國際總部,與新加坡企業“聯合走出去”,開展對“一帶一路”沿線第三國的投資合作。總體來看,中新貿易前景向好,或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多邊合作助推中新貿易向好發展。新加坡是東盟重要成員國,在國際經貿活動中表現活躍,中新加強在多邊領域的協調合作,對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APEC自貿區和RCEP的發展、維護自由貿易體制、促進區域和世界繁榮穩定等方面意義重大。前瞻預計,未來在多方合作的作用推動下,將為中新雙邊貿易帶來利好。
第二,工業制成品仍將是中新貿易主體。目前,機電產品是中新貿易最主要的貿易產品,而新加坡的資金、技術優勢和中國的加工組裝優勢可以形成有效互補。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從新加坡進口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對新加坡出口加工后的最終產品仍將是主流,中新貿易仍將以工業制成品為主。可見,中新兩國的貿易合作關系表現為垂直型產業內分工,中國雖仍處于較低端環節,但未來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也有望提升。
第三,中新成品油貿易熱度或將提升。新加坡在成品油冶煉上具有顯著優勢,而中國對成品油需求旺盛,且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未來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國對新加坡成品油,特別是燃料油的需求或將進一步擴大,中新成品油貿易熱度或將得到提升。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