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境內企業跨境并購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 監管政策從嚴,向引導規范發展轉變【組圖】
在一系列監管政策、及美國和德國等海外市場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審核趨嚴的影響下,2018年跨境并購市場逐步降溫,2018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數量及規模均顯著下降,交易活動日趨成熟與規范。此外,國內對跨境并購的政策由嚴監管向引導規范發展轉變,跨境并購政策環境體現出“內松外緊”的趨勢。
交易數量及規模均顯著下降
2017年之前,中國境內企業跨境并購的交易數量及金額保持了多年的同步上升態勢。2017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數量及規模增速都明顯放緩,交易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8年跨境并購交易數量以更大的幅度下滑,減少至488個,而交易金額也多年來首次下滑,2018年下滑至898億美元,同比減少50.2%。
由北美和歐洲向東南亞和北亞轉移
從并購標的所在區域來看,2018年的一大變化是東南亞和北亞的交易金額和占比大幅上升,而北美和歐洲的交易金額和占比明顯下降。2018年中國境內企業對東南亞標的的并購金額占比上升至26.2%,排名上升3位,僅次于歐洲;對北亞標的的并購金額占比上升至18.1%,排名上升1位。對亞洲標的并購的提升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可以視作中國境內企業戰略的主動調整。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為最熱門國家或地區
從并購標的國家或地區來看,2018年,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排名下滑,而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成為2018年中國大陸企業跨境并購標的最熱門國家(地區)。新加坡標的的特征在于平均每筆交易金額較高,其中萬科一起收購案交易金額達到162億美元。中國香港平均每筆交易金額適中,2018年并購交易金額上升至13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9.5%。
技術引進為跨境并購的主要類型
從跨境并購標的數量的行業分布來看,計算機與電子、醫藥連續三年排名前二;從標的金額的行業分布來看,計算機與電子連續三年排名前三,而醫藥于2018年也躋身前五。由此看來,計算機與電子和醫藥等技術密集型行業是中國境內企業跨境并購的首選行業,其目的一是引進高端技術,二是通過縱向并購整合產業鏈,以實現行業內資源整合,達到規模效應。
現金支付仍是絕對主流的支付方式
由于中外金融環境及政策有所差異,中國投行在跨境并購中介業務方面的服務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中方需以純現金支付的方式。中國境內企業跨境并購的支付方式較為單一,2018年純現金支付的交易數量及金額占比均保持在90%以上,其他支付方式未見明顯普及,影響了中國境內企業在國際業務布局中的資金利用效率。支付方式以純現金為主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監管政策從嚴向引導規范發展轉變
2018年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市場改革的重點也從重融資功能向投融資并重轉變。在此背景下,對于跨境并購的政策也有所轉變,從年初的嚴監管逐步向規范引導轉變,著重以規范促發展,鼓勵支持產業升級及服務實體經濟的跨境并購。
首先,對外投資備案(核準)規范出臺。2018年1月,商務部、國資委、央行等多部委聯合出臺了《對外投資備案(核準)報告暫行辦法》,對對外投資備案(核準)提出了詳細的要求。發改委于2月發布了《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的配套格式文本中,對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備案、申請、變更等項目格式也進行了規定。其次,對于敏感行業的境外投資監管進一步強化。發改委發布了《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2018年版)》,明確規定了需要限制境外投資的行業包括: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在境外設立無具體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或投資平臺。最后,對國有企業的海外投資及經營活動做出了相應的規定。2018年7月,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了境外經營投資方面的責任追究的六大情形;2018年8月,國資委發布了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的通知,明確指出需關注國有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狀況。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證券行業并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隨著并購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并購機構愈來愈重視對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并購業務發展趨勢、環境和戰略轉型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