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骨科植入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巨大【組圖】
骨科醫療器械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最大的子行業之一,而其中骨科植入物又是骨科器械中最重要的門類,通常是指通過手術植入人體以替代、支撐定位或者修復骨骼、關節和軟骨等組織的器件和材料,由于價值較高、對人體生命和健康有重要影響、生產使用必須嚴格控制,因此一般也將骨科植入物歸屬到高值醫用耗材類。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增速逐漸放緩
骨科植入類耗材屬于III類醫療器械,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由于骨科植入類耗材價格高且為一次性使用,在市場中通常被歸入“醫用高值耗材“范疇。
得益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社會老齡化進程加速和醫療需求不斷上漲,我國骨科植入類市場銷售規模由2014年的139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25億元,但受集中采購、國產“進口替代”等因素影響,近幾年骨科植入市場規模增長逐漸放緩,據醫械研究院測算,2018年骨科植入物市場銷售規模約為262億元,比2017年的225億元增長了37億元,增長率為16.4%。
脊柱首次超越創傷,成為最大細分市場
我國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市場分為四大類,除運動醫學類產品以外,創傷類、脊柱類和關節類是最主要的骨科植入類耗材,三大市場占據市場85.50%的份額。脊柱超越創傷成為最大的細分市場,占29.01%;創傷排名第二,占28.63%;關節排名第三,占27.86%。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國內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臨床醫生治療水平的整體提升,我國脊柱類和關節類耗材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
國外企業占據主導,進口替代逐步推進
骨科植入市場依舊是進口企業占據多數份額,但隨著進口替代的逐步推進,國產企業的市場份額將會不斷提升,據醫械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骨科植入市場排名前二十的生產企業共占據57.34%的市場份額,其中6家進口企業共占據38.84%的市場份額,14家國產企業共占據18.50%的市場份額。
從細分領域來看,2018年創傷市場國產化程度最高,國產企業占67.85市場份額;其次是脊柱市場,隨著進口替代的加快,國產企業市場份額逐步提升;國產化程度最低的是關節市場,目前依然是進口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出臺大量鼓勵政策,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目前,骨科植入市場中,只有技術含量相對較少的創傷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高端的脊柱和關節領域一直還是進口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關節領域,基本上是國外巨頭壟斷市場,國產化程度低,也因此高端骨科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引發了巨大的社會矛盾,基于此,國家出臺大量政策鼓勵國產創新和進口替代,以期扭轉這一局面,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一一落實,國產企業技術水平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國產產品必然會在這些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再加上國家控費降價的大環境,國產企業將借助政策和成本優勢取得新的突破,高端骨科植入市場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骨科植入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骨科植入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