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與繁榮,那些正在啟航的行業和崗位之——新農業行業: “政策+技術”雙驅動,新農業發展或提速
相對于傳統農業,新農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等優化傳統農業生產、管理模式,極大地提高的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創新技術的合力推動下,我國新農業發展有望提速,進入快速發展期。而在新農業發展過程中,對于同時具備搜集分析農產品供求、客戶需求數據等信息,編制生產、服務經營方案和作業計劃,調度生產、服務人員,安排生產或服務項目等多項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農業經理人的需求也必將隨之攀升。
智慧農業解決傳統農業痛點,1號文件助力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無論從國外還是國內新農業來看,新農業都是時代的產物或者顛覆傳統農業的新方向。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大棚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立體農業、互聯網農業等屬于新農業的范疇。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農業形式——智慧農業就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領域之一。
從智慧農業的發展歷程來看,20世紀80年代初,智慧農業在美國興起。由于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農作物栽培管理、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技術成為早期智慧農業發展的萌芽。到了90年代,衛星定位系統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廣泛普及,農業生產獲得極大的發展。到了21世紀,智慧農業發展形成規模,增強了農業生產能力,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使農業成為持續高效產業。
中國發展智慧農業起點比較晚,缺少對智慧農業發展理念和發展形態應有的重視。在實踐層面上,又面臨著思想觀念和現實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和挑戰。
而為支持智慧農業的發展,中央先后出臺了十多個關于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從2012年開始,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多次提及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關鍵詞,體現了國家對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
創新技術助推,新農業發展或提速
而除了國家政策支持新農業發展以外,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加速推動新農業的發展。具體來看,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GIS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使我國農業從原來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轉變為高產、高效、低耗、優質、生態和安全的智慧農業模式,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存儲、全面感知、數據上云等方式使得智慧農業的傳輸網絡進一步擴大,更進一步的進階為“互聯網+智慧農業”模式,助推新農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新農業大勢所趨,專業農業經理人成人才市場“香餑餑”
總體來看,農村改革正在大步向前推進,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生態農業等各種新型農業模式逐步成型。新的形勢下,迫切需要一些有創新能力的、優秀農村青年來帶領農民共同發展,而“農業經理人”正好符合所需的條件,是新農業發展必不可缺的人才之一。
事實上,我國非常重視職業農民的培養,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重點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和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培訓等四個計劃,其中開展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工作的省份要嚴格遴選培訓機構,嚴把師資和質量關。
2019年4月,經過人社部公示之后,農業經理人將正式成為國家認定的新職業。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農業經理人將成為農村最具潛力的熱門職業。
其實,在我國已有一批成功的“農業職業經理人”。他們帶領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實現土地優化配置、集中經營、科學化管理,推動農業走上了規范化,產業化的道略。在為農民服務,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有的“農業職業經理人”自己也年入百萬。
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未來農村市場將大有作為,農業發展空間巨大。而農業的發展必將催生對農業人才的的大量需求。根據國家農業部發展目標,到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不斷壯大,總量超過2000萬人,務農農民職業化程度明顯提高。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智慧農業趨勢前瞻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狀況進行研究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互聯網+”農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互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