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智能音箱行業市場格局與發展趨勢分析 本土巨頭瓜分國內市場【組圖】
說到智能音箱,有全球范圍內火熱的亞馬遜echo和谷歌的Google Home,而國內的智能音箱也是發展了不短的時間。
全球市場格局:亞馬遜雖仍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位
智能語音的市場正在逐漸成熟,除了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京東、小米、百度等公司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市場逐漸開始龐大。但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它們的優勢在于搶占國內的市場,但在國際領域上的擴張,卻有些困難重重了:與谷歌、亞馬遜和蘋果相比,國內公司太缺乏外語用戶數據了。
在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中,亞馬遜雖仍占據市場份額第一位,從三季度的31.6% 上升至 35.566%,除了競爭對手 Google 大舉進入智能音箱市場,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等中國廠商也瓜分了不少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格局:本土巨頭瓜分國內市場
本土巨頭瓜分國內市場,但格局未定、競爭激烈。2016年,“叮咚”、“飛利浦”、“JBL”等瓜分了全部智能音箱市場。但2017智能音箱行業格局大變,小米AI音箱和“天貓精靈”強烈沖擊市場。2017年京東叮咚、小米音箱、天貓精靈銷量均超過百萬。2018年四季度的最新銷售數據,阿里、百度、小米占據了全球第三、第四、第五位置,市占率分別為7.29%、5.69%和4.70%。
本土企業更占優勢,因此國外廠商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目前國外產品在國內的市占有率維持在10%左右,難以打破國內競爭格局。
行業利潤分配格局:遵循“二八原則”
智能音箱是一個鏈條很長的行業,包括芯片商、軟件商、方案商、零部件商、代工商、品牌商,以及語音交互系統商、內容服務商等等。在國內智能音箱的產業鏈中,同樣遵守的“二八法則”,其中只有領域的頂尖玩家才真正參與智能音箱的打造,并獲得頭部80%的利潤,眾多的產業鏈玩家更多的是配角,靠著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利潤微薄的配件,瓜分剩余20%的利潤。
行業發展趨勢一:價格趨于合理化,價格戰或將加劇
智能音箱逐漸渡過市場的盲目探索期,隨意溢價現象不斷減少,價格在2018年開始鎖定于幾百元的合理區間。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智能音箱的價格或還有下滑的可能性,既能讓用戶隨意承受,不需要太多決策成本,又能保證音質效果、通信效果、以及分攤AI技術成本。價格合理化的同時,部分智能音箱龍頭企業使用底價沖量營銷策略,加劇各廠家的價格戰爭,其他中小廠商或難以加入戰爭。
行業發展趨勢二:潛力挖掘,多功能趨勢明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智能音箱的潛力被充分挖掘,聽音樂、看視頻、打電話、百科查詢、英文翻譯、視頻通話、控制家居、在線購物等諸多功能已經實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智能音箱離真正解放人類的雙手的目標越來越近。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智能音箱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音箱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音箱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音箱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