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茶油行業區域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前三省份占比超八成【組圖】
前三省份占比超八成,區域集中度較高
我國油茶主產區分布較廣,包括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廣東、湖北、貴州、安徽、云南、重慶、河南、四川和陜西14個省(區、市)的642個縣(市、區)。其中,茶油產量所占份額最高的是湖南,占比接近48%;其次是江西、廣西,產量占比分別為23.76%、10.68%;前三大省份合計比重超過八成,區域集中度較高。
湖南是中國最大的茶油產地和出油率最高的產地,全省有300多家企業、2000多家種植大戶、500多家專業合作社參與油茶發展。2013-2017年,湖南省茶油產量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2017年為29.1萬噸,較2016年有大幅度的上漲,2018年預計超過30萬噸。
而且在國家林業局和科技部的支持下,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油茶研究開發中心先后落戶湖南。依托兩個“油茶中心”,湖南建成了國家級油茶種質資源庫和油茶雜交種子園,油茶雜交育種、分子技術、源庫調控、測土配方施肥等現代技術得到推廣應用;還推出一批高產高抗的油茶品種,形成配套良種繁育和栽培管理技術體系。
江西也是全國的油茶原生區和中心產區,全省各地均有油茶林分布。油茶林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市、區)有6個,25-50萬畝的有8個,10-25萬畝的有30個。從區域分布來看,江西省占比最高的城市為吉安市,占比為36.01%;其次為贛州市,占比16.12%;宜春市排在第三,占比13.95%。
據統計,江西全省規模以上油茶加工企業有50多家,年茶油生產能力21.2萬噸。其中,年產5000噸以上精煉茶油能力的加工企業有19家,年綜合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有14家。全省油茶籽年產量62.0萬噸,生產茶油14.42萬噸,位居全國前列,全省茶油年產值達140億元。
廣西茶油行業發展勢頭同樣強勁,現有茶油加工企業70多家,設備生產能力超過8萬噸油/年,精煉油生產能力超過3萬噸,其中具有一定規模、設備較為先進的油茶加工企業10家。油茶加工已具備一定基礎,油茶加工產品正逐步從單一的茶油向精煉油、化妝品基礎油及茶粕綜合加工等精深加工方向拓展。
三大省份出臺相應規劃,茶油行業前景可期
《湖南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規劃建設油茶產業基地2200萬畝,規劃新造高產良種油茶林基地422萬畝,更新改造1000萬畝,撫育墾復778萬畝。穩產后,全省2200萬畝油茶產業基地每年茶油產量達到50萬噸,年產值400億元以上。每年可獲得茶枯、茶殼等副產品200萬噸,年產值可達24億元;油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政策將繼續促進湖南省茶油行業發展,未來前景可期。
《江西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也指出,到2020年全省完成新造油茶林200萬畝,更新改造170萬畝,改造低產林830萬畝,使江西省油茶總面積超過1500萬畝,其中高產油茶林達到700萬畝;穩產后,通過新造和更新改造的油茶林年均產油量達到40公斤/畝以上,撫育改造的年均產油量可達20公斤/畝,實現年產茶油40萬噸;重點扶持培育1-2家油茶龍頭企業上市,油茶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500億元。這意味著茶油行業有望成為江西林業支柱產業和精準扶貧特色產業,使江西省真正成為全國油茶產業強省。
廣西對于茶油行業也制定了相應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規劃到2020年,新造油茶高產示范林年畝產茶油達40公斤以上,通過更新改造、嫁接換冠和新造油茶基地林年畝產茶油達到30公斤以上,撫育改造的油茶林年畝產茶油達25公斤以上,全區油茶籽年產量達145萬噸以上,年產茶油36萬噸以上。重點扶持產學研結合、原料林基地成規模、精深加工能力強的油茶產業龍頭企業3-5家,茶油商品率達到80%以上;積極發展高端產品及副產品綜合加工,爭創國內知名品牌3-5個,打造油茶產業上市公司一家以上,實現油茶產業年產值200億元以上、年創稅20億元以上、年創利潤45億元以上。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油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茶油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茶油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茶油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