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2019年中國殯葬服務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葬業利潤不及墓業
互聯網+時代,每逢清明,網絡掃墓、代人掃墓等熱詞也層出不窮,有人覺得,清明節是中國“孝文化”的代表節日,如果不能親自到場,是“不孝”的表現,不僅如此,在為親人選擇墓穴時,更是有人不惜重金,購買天價墓地。那么,如今中國殯葬服務業現狀如何呢,天價墓現象以后還會存在嗎?
從行業屬性看,殯葬行業是一個非常冷門的行業,但從行業的前景看,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火化率的提高、市場的開放,中國的殯葬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影響,目前我國遺體火化率仍不足50%。中國殯業主要由政府主導,私營企業參與度較低,行業利潤也較低。墓業毛利率較高,呈現“高利潤率+低周轉”特點。未來中國殯葬政府將繼續堅持公墓的公益屬性,鼓勵生態殯葬,提高服務水平。私企將靠服務和文化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布局上下游戰略產業鏈,以實現價值和品牌長期可持續發展。
殯葬行業有殯儀服務、遺體處理、墓地服務、其他產品銷售及服務四部分
殯葬行業由殯儀服務、遺體處理、墓地服務、其他產品銷售及服務四大部分組成,其中墓地服務占比超50%。
其中,殯儀服務業務私營企業參與程度不高,且賺錢效應較弱。遺體處理業務目前只能由政府機構提供服務,且價格受到嚴格管制。而以墓地服務業務為主的葬業,市場化程度較高,通過自主定價經營,行業利潤水平高,資本參與較為積極
隨著消費者新興需求的興起,一些新興服務開始興起,產業鏈品類朝縱向拓展和橫向延伸,使得行業從一次性消費向多次性消費推進。
其中,老齡化人口、死亡率和火化率是影響殯葬服務行業需求的主要因素,行業進入壁壘、墓地資源的稀缺性和信息的不透明性是影響行業價格的主要因素。
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近20年,正朝深度老齡化社會快速邁進
從1990年開始,中國的生育率就已低于人口正常更替所需要的水平,2000年便步入老齡化社會,并且正在朝著深度老齡化社會快速邁進。中國65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980年的4.7%提升到2018年的11.9%,預計未來將繼續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
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預計2020年我國人口死亡率將達到 7.2%左右
我國人口死亡率近年來穩定在 7.1%左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死亡人口數量為986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1‰。2018年中國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3‰。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多,預計到 2020 年我國人口死亡率會有小幅上升,達到 7.2%左右。
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影響,我國遺體火化率仍不足50%
據民政部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數據,近年來我國火化遺體數波動增長,我國遺體火化率卻不足50%,2017年的火化率僅為48.9%。遺體火化率難以提升與人們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分不開,因此殯葬改革重在移風易俗。根深蒂固的觀念難改,是我國火化率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們傳統觀念的改變和政策的進一步實行,我國殯葬服務業發展將因此而受益。
中國殯業主要由政府主導,私營企業參與度較低
據了解,國有公司明顯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一般僅供應傳統而基本的服務,如運輸遺體、葬禮安排、遺體冷藏、火化、銷售骨灰甕、花圈及其他相關產品,以及銷售落葬地段。這類企業在民政機構的控制下,將提供福利服務以滿足低收入家庭的需求。而私營殯葬服務提供商提供更個性化且素質更高的服務,提供較大的服務價格范圍。
據民政部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7 年底,全國共有殯葬服務機構4132個,其中殯儀館1760 個,殯葬管理機構952 個,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1420 個。殯葬服務機構職工8.1 萬人,其中殯儀館職工4.7 萬人。火化爐6361 臺。
墓地存在驚天價現象,墓業呈現“高利潤率+低周轉”特點
目前我國的墓業仍處于主要依靠賣墓地及相關服務的賺錢的服務模式中,行業進入壁壘、墓地資源的稀缺性和信息的不透明性是墓地價格居高的原因,據財報顯示,2018年,A股“殯葬第一股”福成股份的平均墓穴售價達到9.49萬元。而港股“殯葬第一股”的福壽園,2018年福壽園墓穴的平均銷售單價較2017年上升了7.5%,達到11.01萬元。據此看來,墓地確實有驚天價。
有許多分析者將墓業與房地產業相比較,稱墓地服務的毛利率比房企還要高。但從公司經營的角度來看,墓地不等于房地產,墓地銷售所取得的收入,并不僅包括消費者所購的墓碑與其占地使用權,同時還包含服務期內的墓園維護服務,實際上是對未來持續服務成本的預收,所以雙方簽訂的合同實質上是一個以骨灰寄存為載體、以文化傳承為內核的,綜合性長期服務。
根據福壽園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凈利潤率不到30%,從盈利水平來看,其實與其他服務行業的許多企業非常類似。高利潤率+低周轉是殯葬企業長期的盈利模式,其高毛利率背后的低周轉屬性不容忽視,由于殯葬行業的獨特性,其銷售面并不可能隨意擴大,資產的利用和周轉率較低,所以毛利率無法作為判斷企業盈利能力的唯一因素。
國家各項政策推動殯葬改革,堅持殯葬的公益屬性
2018年殯葬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是殯葬改革的大力推進,又是殯葬管理條例的意見征求,中國殯葬行業主要法規在遺體土葬轉火葬、生態安葬、殯葬公共服務、互聯網+殯葬等方面進行了推動和規范。
整體看來,未來中國殯葬政府將繼續堅持公墓的公益屬性,鼓勵生態殯葬,提高服務水平。私企將靠服務和文化打造核心競爭力,不斷布局上下游戰略產業鏈,以實現價值和品牌長期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喪葬消費心理也在發生變化,從過去的從眾心理向突出時代化、個性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而目前殯葬服務經營方式落后,公墓市場混...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