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護膚品行業市場分析與發展趨勢 低線城市的消費增長成行業未來增長的原動力【組圖】
行業興起時間短,但發展迅速
我國護膚品行業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護膚品的功效以潤膚為主,國外品牌還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品牌以本土品牌為主,如美加凈、郁美凈等;到了第二階段(1986-2001年),本土品牌市場接近飽和,外國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使護膚品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市場份額也占到了化妝品市場的三分之二;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以外資品牌為主導,本土品牌快速發展的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大眾及高檔市場均保持較快增速發展、需求全面釋放。
護膚品行業,由于投資門檻相對較低,回報相對較快,進入容易,品牌數量極多,競爭呈紛雜狀以及利潤空間大、個性化強,給廣大廠家和商家提供了廣闊的操作舞臺,使得其成為化妝品市場中發展最快的一個分類市場。
2012-2017年我國護膚品行業成果逐年增長趨勢,年復合增長率為8.03%。2017年我國護膚品市場規模為1867億元,同比增長10.3%,預計到2018年我國護膚品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900億元。
中高端市場國外品牌占絕對優勢,本土品牌主要攻占大眾市場
我國護膚品按照價位和目標消費群劃分,大致可分為大眾、中檔和高檔三大類。其中大眾市場按照價格分類,低于 20 元的為大眾低端市場,包括美加凈、隆力奇、大寶等品牌,20-40元的為大眾中端市場,包括丁家宜、佳雪等品牌;而 40-100 元的為大眾高端市場,包括玉蘭油二代,旁氏等品牌,近些年迅速崛起的本土品牌相宜本草則主要是橫跨大眾中端和大眾高端兩個細分市場。中檔市場價位大致在 100-200元,包括玉蘭油一代,歐珀萊,巴黎歐萊雅等品牌。高檔市場又可細分為高檔高端和高檔中低端,例如蘭芝等品牌就定位于高檔中低端,而 SK-II,雅詩蘭黛,蘭蔻等品牌則定位于高檔高端。
目前,中國護膚品的中高端及高端市場,幾乎已經全被歐美和日本企業占據,以蘭蔻、雅詩蘭黛、香奈兒、迪奧、伊麗莎白雅頓,加上歐萊雅系列、寶潔系列、資生堂、佳麗寶系列等等國際一線品牌占據了國內專柜市場絕大部分銷售額。
從2017年中國各檔次護膚品市場份額占比情況來看,高檔市場基數相對較小,份額在23%左右;而中檔市場和大眾高端市場兩塊合計占比大致超過了50%;大眾中端和大眾低端兩塊,價位在40 元以下,兩者份額占比合計在25%左右,但份額仍在下降。
低線城市的消費增長成行業未來增長的原動力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棚改及房價財富效應的催化以及各種消費金融工具層出不窮使得三四線消費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08-2017年我國三四線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2017年我國三四線城市消費品總額占比在48.8%左右。
不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在低線城市,月收入在1萬元以內的家庭在商品花費上基本同質,只有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消費才會出現明顯區別。我國低線城市消費者的特點主要為認同產品后的大批量購買、愛嘗試新產品。
當前,國內護膚品牌和國外護膚品牌呈現兩極分化狀態,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為兩者收入來源區域有所不同:自然堂和丹姿這類品牌起家于 3、4 線城市,使得自然堂 78%、丹姿 72%的生意來自于 3、4、5 線城市;而巴黎歐萊雅、卡尼爾在低線城市的收入大概占品牌收入 40%左右的水平。第二個方面是國內護膚品牌和國外護膚品牌的高忠誠度消費群不同:歐萊雅客戶主要來源于一線城市,而國內品牌客戶更多來源于二線以下城市。
因此,隨著中國三四線城市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護膚品行業未來的盈利增長點將大部分從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手中獲得。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護膚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護膚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護膚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護膚品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