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激光雷達行業市場應用和發展限制因素分析 三大因素限制激光雷達的普及【組圖】
自動駕駛是拉動激光雷達行業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目前激光雷達價格昂貴、難以量產以及缺乏車規等因素限制了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普及。
自動駕駛加速發展拉動激光雷達需求增長
自動駕駛可分為低級(L2、L3)和高級(L4、L5)兩大級別。目前,實現商用的是低級自動駕駛系統,主要是L2級別,即輔助駕駛(ADAS),而裝載激光雷達后將升級為L3級別;高級自動駕駛系統主要著眼于解決無人駕駛、智能駕駛,目前還處于研發環節。而自動駕駛的發展本質驅動力是對人身安全的不懈追求,因為自動駕駛能夠有效地發揮機器不受精力限制的優勢,在駕駛安全方面發揮巨大優勢。麥肯錫曾表示在自動駕駛全面普及后將減少90%的交通事故;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也曾在2016年發布相關數據,表明現在無人車駕駛所發生的各級別事故頻率已經低于人類駕駛。
而隨著人們對駕駛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未來自動駕駛必將得到加速發展。事實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正從豪華車向中低端級車輛快速滲透,例如,以往ADAS功能配置只在40萬以上豪華車上,而近年多款20萬左右的合資品牌上開始出現3-5項ADAS功能,如長安福特蒙迪歐和銳界、東風本田思域和思鉑睿、一汽大眾邁騰和CC等;少數自主車企也開始發力ADAS市場,例如吉利博瑞、廣汽傳祺GA8等。目前,歐美國家已有近8%的新車配備ADAS功能,而我國根據《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到2020年DA和PA的滲透率要達到50%,且自主份額超過40%,可見自動駕駛行業正在加速發展。而激光雷達的主要增長領域在于導航型激光雷達,而導航型激光雷達未來的增長點在于自動駕駛。也就是說,高精度的激光雷達是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關鍵,自動駕駛加速發展必將拉動激光雷達需求增長。
三大因素阻礙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普及
盡管自動駕駛加速發展給激光雷達行業創造了較好的應用前景,但是激光雷達自身發展的諸多痛點卻限制了其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的應用。總體來看,目前價格昂貴、難以量產以及缺乏車規是限制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領域普及的主要因素。
因素一:成本高昂,產品售價高。目前,激光雷達行業面臨的巨大瓶頸就是成本高昂。以全球激光雷達行業巨頭品牌Velodyne的產品售價來看,目前,Velodyne主要有64線、32線、16線3類產品在售,官方定價分別為8萬美金(約合52.3萬人民幣)、4萬美金(約合26萬人民幣)和8千美金(約合5.23萬人民幣);此外,由于各國的運費與稅費不同,其具體售價會有不同,例如中國的各種費用加起來大概占售價的23%,因此,其64線產品在中國的售價約為63.96萬元。此外,Google無人車目前使用的激光雷達,售價也高達8萬美元;而其他部分無人車激光雷達成本大致可以占到整車成本的一半左右。
而激光雷達之所以如此昂貴,主要是因為技術難度大,研發成本高所造成的。此外,從供求關系來看,全球僅有Velodyne、Quanergy、Ibeo等幾家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實現了銷售,但由于激光雷達售價太高也抑制了自動駕駛車輛對激光雷達產品的需求,導致生產廠商只能維持高價以支撐運營。例如,特斯拉選擇放棄激光雷達的原因就不是因為激光雷達本身的性能不出眾,而是單純因為價格過高。以Velodyne的銷量為例,除去賣給政府的部分,Velodyne在2017年因為新工廠投產產能爬升,其在全球總計銷售了十多萬個激光雷達,銷量是2016年的20多倍;但是Velodyne的多數雷達其實都賣給了地圖、保險、安防、科研等領域,面向自動駕駛公司的銷量較小??梢?,價格過高導致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領域應用難以普及,限制了行業發展。
因素二:難以量產,交貨周期長。同樣以Velodyne為例,盡管目前該公司全線產品都能保證穩定供貨,但由于量產能力不足,導致了產品周期較長,其64線產品的交貨周期大概為6-8周,32線和16線產品則為2-4周;交付中的通關等工作正常也只需要一周左右。總體來看,產品的交貨周期過長,也影響了下游需求。此外,激光雷達產品在組裝過程中,為保證發射出去的激光要被成對的接收器收到,不能有任何偏差,從而導致64線雷達一個星期只能完成兩臺成品組裝,也就是說,復雜和耗時的組裝和調校過程也極大地拉長了產品生產到能夠正常應用的時長。
因素三:缺乏車規,難以普及。激光雷達,尤其是多線數產品對于汽車行業仍屬于較新產品,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統一的要求。因此,Velodyne聯合美國的科技公司、網約車公司和整車廠成立了一個車載激光雷達俱樂部,共同探索車載激光雷達的相關指標。但目前仍沒有統一的車規標準,限制了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普及。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激光雷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激光雷達(LiDAR)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激光雷達(LiDAR)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