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物館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前景分析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列全球第二【組圖】
歐美博物館排名靠前
全球最早的博物館出現在公元前三世紀,由托勒密•索托在亞歷山大城修建的“繆斯神廟”,用于收藏各類征戰擴張中得來的藝術品;到15世紀,意大利出現了私人博物館,17世紀末出現第一座大學博物館;而現代博物館概念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18世紀啟蒙運動和19世紀民主制度共同的產物。
迄今為止,全球對于博物館已有統一認識,著重強調收藏、保管和教育功能,并面向社會公眾。如國際博物館對于博物館的定義: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
另外,博物館的種類較多。按收藏分類,可分為綜合博物館、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民族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等;按管理分類,可分為政府博物館、地方博物館、大學博物館、企業博物館、私人博物館等。此外,還可以通過服務地域、觀眾需求、藏品展出方式等對博物館進行分類。
目前,博物館已經成為全球各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各國對博物館發展越發重視。由于歐美國家的博物館發展較早,在受歡迎程度、訪客數量等方面表現要好于國內博物館。根據TEA和AECOM聯合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球游客量排名前二十的博物館中,有6家來自美國,4家來自中國,5家來自英國;其它博物館則來自法國、俄羅斯、韓國、梵蒂岡等國家。
其中,位于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位列全球第一,2017年接待游客量達810.0萬,較2016年增長9.5%;緊隨其后的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游客量為806.3萬,同比增長6.8%;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列第三,游客量均為700.0萬。
分區域來看,2017年,北美排名前二十博物館游客量合計達5910萬,且均位于美國。其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列第一;其余前十博物館還包括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藝術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史密森美國非洲裔國家歷史和文化博物館、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加州科學中心。
亞太地區來看,2017年,排名前二是博物館游客量合計達6730萬。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居首位;上海科技館排在第二,游客量為642.1萬;臺北故宮博物院位列第三,游客量443.6萬。前十博物館中,除了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外,其余均為中國博物館。
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排名前二十博物館游客量為7560萬,同比增長1.1%。羅浮宮(法國)、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大英博物館(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英國)、國家美術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冬宮美術館(俄羅斯)、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西班牙)、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蓬皮杜中心(法國)位列前十。
博物館發展前景可期
雖然博物館的宗旨是向公眾開放,并力求對每個階層、每種人群友好,但從全球經驗來看,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是博物館主要受眾群體。中產階級具備“集中在大城市生活、重視子女教育、重視參與子女生活、有一定愛好和知識追求”等特征,是博物館的典型受眾。隨著全球中產階級的壯大和其子女的成長,不斷豐富、更新的博物館也將在未來城市生活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同時,網絡的普及和技術的個性會極大程度上拓寬博物館的定義外延。實體博物館網絡化、遠程化的同時,完全虛擬的博物館也在全球各地出現。可見,全球博物館發展仍有一定不小想象空間,前景可期。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博物館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博物館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博物館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博物館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