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秸稈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趨勢分析 綜合利用迎歷史機遇【組圖】
秸稈綜合利用的“五化”
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秸稈生產大國,2017年我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為8.84億噸,2018年預計達8.86億噸左右。但近年來,由于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產方式的改變,秸稈的利用受到收集方式、利用技術和運輸成本的限制,焚燒、廢棄成為主要處理方式,這不僅導致環境污染,還帶來嚴重資源浪費。
因此,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勢在必行。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將緩解農村能源、飼料、肥料、工業原料和基料的供應壓力,有利于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自1999年國家環保總局與農業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200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2011年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016年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行《中國秸稈產業藍皮書》、至2017年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繼對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進行界定,并闡述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技術措施。
目前,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有“五化”,即秸稈肥料化、秸稈飼料化、秸稈能源化、秸稈原料化以及秸稈基料化。
秸稈肥料化主要通過秸稈還田實現的,秸稈還田后能夠補充和平衡土壤中的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0.01%/年),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進而達到減少化肥用量及增加產量(平均畝產增加10%以上)的目的,是提高作物生產潛力的有效措施。按形式分,秸稈還田可分為直接還田、直接還田和秸稈生化腐熟還田。
秸稈飼料化即將秸稈用作畜牧飼料,在國內糧食主產區和農牧交錯區應用前景廣闊。秸稈飼料不但能提高畜牧產品的品質,降低畜牧養殖成本,而且是實現秸稈資源永續利用和農牧結合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秸稈飼料化與調整畜禽養殖結構相結合的關鍵措施之一。當前農作物秸稈制備飼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以及微生物發酵法三種。
秸稈能源化利用秸稈熱量高、有害氣體排放少的特點,作為一種優質的生物質原料進行能源化利用,進而降低對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目前,我國已投入運行的秸稈發電項目超過270個,裝機容量已超700萬千瓦。
秸稈原料化是作為農業生產設施、建筑和工業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料,如造紙、秸稈墻板具有的保溫性、耐久性和裝飾性等特性可作為瓷磚和板材的替代品并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
秸稈基料化利用包括食用菌基料、花木育苗基料以及草坪基料等,國內目前主要以食用菌基料為主。秸稈基料化技術在山東省相對成熟,擁有健全的管理和實施方案。
綜合利用迎歷史發展機遇
在國家提出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背景環境下,以及各項促進生物質能產業化發展政策的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預計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新增秸稈利用能力2700多萬噸。
目前,由于技術及成本等問題的限制,“五化”發展并不平衡,在秸稈飼料化和肥料化上發展較快,在能源化方向增幅不大,在原料化和基料化方面應用還很有限。根據農村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接近82%,其中肥料化利用占比47.2%,飼料化占比17.99%,能源化占比11.79%,而基料化、原料化占比均不到2.5%。
由此可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一個是較新的技術領域,仍具有較大的市場開發潛力,尤其是原料化和基料化方面。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秸稈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第1章分析了中國秸稈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環境;第2章對國內秸稈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狀況、競爭格局進行了分析;第3章對主要秸稈垃圾處理品種的市場需求、競爭格局、...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