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產業地產發展現狀及市場趨勢分析 未來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組圖】
近年來,在國內經濟“新常態”形勢下,產業地產作為承載與促進產業發展的一種空間形態,在提升土地產業價值和城市產業能力、聚集人口與資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經濟背景、發展驅動及行業特征,我國產業地產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從1979年蛇口工業區的建立開始,我國產業地產漸現雛形。這一階段,工業園區的產業起點低,多以“三來一補”的形式承接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的外來加工業務。
之后,在經歷了初創探索、整頓、轉型升級等階段,走到今天,在供給側改革、脫虛向實的大背景下,政府鼓勵向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實體經濟發展,加之一輪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襲來,融資成本的提高也讓商業地產在風口浪尖徘徊。在此情況下,傳統房企紛紛開始尋求轉型,而避開了國家的調控政策,又為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載體的產業地產成為熱門首選。產業地產被賦予全新的歷史使命,迎來了大量的傳統房地產玩家。
城鎮化腳步加快 推動產業地產發展
產業地產是國家城鎮化戰略的關鍵依托,也是城鎮化的最佳出路。此外,產業地產也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應運而生的一個綜合產業形式,依托城市資源,構件一體化的產業鏈。改革開發后,我國城鎮化腳步加快,2000年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22%,到2017年躍升至58.52%,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人口城鎮化率的不斷攀升帶來的是產業的不斷聚集,為產業地產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供給增加 為產業地產發展提供想象空間
2017年,全國300城共推出工業用地規劃面積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8%;共成交工業用地6.3億平方米,較上年增長5.5%,工業用地推動力度增加,供需均結束了連續三年的同比下降。此外,受住宅用地成交大幅增長的影響,2017年工業用地成交占比為37%,較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
2018年1-9月,全國300城共推出工業用地6.4億平方米,成交工業用地5.3億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1.0%。土地用地推動力度的增加,為產業地產的發展提供了想象空間。
產業園區蓬勃發展
根據開發主體的不同,產業地產的開發模式主要分為四種:產業園區開發模式、主體企業引導模式、產業地產商模式和綜合運作模式。以產業園區為例,我國的產業園區主要分為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開發區,根據《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審核結果顯示,國家級開發區有552家,省級開發區有1991家。
國家級產業園區可分為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等類型,我國主要以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為主。
而1991家省級產業園區分布在全國31個省市,其中河北數量最多,為138家;山東和河南緊隨其后,分別擁有136家、131家;此外,四川、湖南、江蘇、廣東的省級產業園數量均在100家以上。
產業地產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1、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產業配套
在當前大力培育經濟新動能、加快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形勢下,新的業態、新的產業、新的模式不斷創新涌現,而這些新產業都需要地產的支撐服務,只是不再僅僅是那種住宅式、廠房式、店鋪式的地產開發建設模式,而是要運用創新的業態發展模式。
2、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新的建設服務
目前,無論是傳統的制造業,還是城市商業,都面臨著加快產業轉型與升級的迫切性與必要性。而這種產業轉型升級必將增加從生產廠房、現代辦公設施、生活服務配套等新需求。這不僅是產業地產發展的機遇,也對地產產業提出了新的需求。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產業地產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產業地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產業地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產業地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