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垃圾發電行業技術現狀與未來趨勢分析 爐排爐、流化床技術并舉【組圖】
爐排爐、流化床技術為主
目前,垃圾燃燒技術主要有3大類:層狀燃燒技術、流化床燃燒技術和旋轉燃燒技術,與之相應的焚燒爐為機械爐排爐、流化床爐和回轉窯式爐。我國垃圾發電行業主要使用的技術包括機械爐排爐技術以及流化床燃燒技術。
機械爐排焚燒爐技術成熟,是國外垃圾發電行業采用的主流。根據爐排形式的不同分為滾動爐排、鏈條爐排、往復爐排等,其中往復爐排分為順推傾斜往復、逆推傾斜往復爐排。該類爐型技術成熟,運行穩定,通過爐排的機械運動使垃圾有效地翻轉、攪拌,促進垃圾完全燃燒。
機械爐排爐的優點是垃圾的成分及固體重量要求較低,對垃圾預熱要求低,產生飛灰較少,操作較簡單,運轉成本較低,運轉更穩定;缺點是初始投資較高,維護要求較高,焚化爐耐熱要求較高,垃圾燃燒效率較低,設施體積較大。
流化床燃燒技術,即生活垃圾與流化載體以一定的比例通過流化床上部進入焚燒爐內,借助流化載體的作用,垃圾在爐內激烈翻騰,同時循環流動,處于懸浮燃燒狀態。流化床焚燒工藝的主要種類有鼓泡流化床、轉動流化床、循環流化床,其中國內較多采用循環流化床形式。
循環流化床焚燒爐的優點是初始投資較低,垃圾燃燒效率較高,使用壽命較長,加熱效率較高;缺點是垃圾預處理要求較高,產生飛灰較多,操作難度較高,滿負荷運轉期間較短,需要輔助燃料。
由于在我國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具有成分復雜多變、熱值低、含水率高的特點,所選擇的垃圾焚燒技術必須與這些特性相適應。因此,國內爐排爐、流化床焚燒爐兩者并舉。國家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目前垃圾焚燒宜采用以爐排爐為基礎的成熟技術,審慎采用其它爐型的焚燒爐”。
此外,機械爐排爐和流化床焚燒爐均被列入《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7年版)》。2017年9月,財政部聯合環保部等部門聯合制定出臺了《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7年版)》,包括24項環保專用設備,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列入《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后5個納稅年度中結轉抵免。
新技術、無害化將成趨勢
雖然采用焚燒發電方式處理城市垃圾已成為越來越多省份的選擇,但垃圾焚燒發電廠依然面臨諸多爭議,原因主要是垃圾焚燒發電前后產生的煙氣、灰渣、滲濾液、臭氣等環境問題。因此,需要采用嚴格的煙氣處理工藝,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例如,采用了“半干式反應塔+活性炭吸附塔+低壓旋風布袋除塵器+文丘里汽化降溫水膜洗滌除塵器+物化聯合深水洗滌(封閉負壓)池(罐)”等煙氣全面性凈化工藝。在此工藝下,煙氣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及歐盟垃圾焚燒污染物排放標準(DIRECTIVE-2000)的限值。
不過,要想真正地實現垃圾焚燒發電的無害化,還需要從源頭控制垃圾產生,實現“從搖籃到墳墓”的管理模式,將垃圾處理進行區域化管理,區域內嚴格制定執行計劃,區域間相互協作,必要時采取經濟手段。同時,政府在監管的時候,需要保證公眾的知情權與參與權,將相關信息公開,逐漸積累公眾的環保意識。
另外,生活垃圾高效焚燒發電的新技術發展同樣至關重要。2014年,德國便發明了一種號稱“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將生活垃圾加工形成燃燒值與褐煤相當(3500-5000kcal/kg)的替代燃料。生活垃圾加工形成環保再生新能源燃料再焚燒發電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將可較好地解決垃圾“零公害”處理問題,值得我國政府及相關企業借鑒。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垃圾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垃圾發電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垃圾發電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垃圾發電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