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于求下,塑料管道企業能否靠互聯網實現突圍?
塑料管道是化學建材行業眾多組成部分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我國塑料管道行業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高于銷售收入年均增速,產銷率波動下降,庫存增長較快,整個行業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虧損企業數量增多,虧損金額數目擴大,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著巨大壓力,但是互聯網+的應用卻給行業帶來了突圍的契機。
塑料管道可分為PVC管、PE管、PP管、PB管、ABS管等。一般而言,PVC-U(硬聚氯乙烯)及PVC-C(氯化聚氯乙烯)管道等統稱PVC管道,HDPE(高密度PE)、LDPE(低密度PE)及其他PE管道統稱PE管道,PP-R(無規共聚聚丙烯)、PP-H(均聚聚丙烯)、PP-B(嵌段共聚聚丙烯)等統稱為PP管道。PVC管道作為主要的塑料管道品種,在國內推廣使用最早,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塑料管道,廣泛用于給排水、通信、電力領域;PE管道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一類管道,也是目前市政給水系統的首選塑料管道之一;PP管道以PPR管道為主,主要用于冷熱水管及采暖。
市場供大于求,產銷率波動明顯
近年來,我國塑料管道行業保持著持續、穩定的發展,產量不斷提高。2015年塑料管道產量達到1380萬噸,超過我國"十二五"預期目標。2017年,我國塑料管道產量為1485萬噸,同比增長3.5%。從行業銷售收入來看,2017年,塑料管道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達到了2960.67億元,相比上年下降3.17%。從2012年到2017年,塑料管道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從2252.58元增長到2960.6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5.62%,低于產量年均增長率。
塑料管道產量快速增加,但是受到國內近年來經濟發展放緩的影響,內需增長緩慢,市場出現供大于求情況。從產銷率來看,近年來行業總體產銷率呈現明顯的波動變化趨勢。從2010年到2015年,行業產銷率從100.57%下降到94.60%,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逐漸顯現。2016年以來,產銷率開始反彈,行業去產能成效漸顯,2017年產銷率為96.23%。雖然產銷率有所反彈,但是每年仍有5%左右的產量變為庫存,庫存量在不斷增加。
行業競爭激烈,虧損企業增多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塑料管道需求的擴大,我國塑料管道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由于塑料管道技術和資金壁壘較低,整體進入門檻較低,大量中小企業涌入,帶來了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全國各地均有大量的生產制造商。目前,我國塑料管道行業年生產能力超過1500萬噸,其中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的企業約為300家,有20家以上企業的年生產能力已超過10萬噸。但是仍然有年生產能力較低的中小企業一千余家。激烈競爭下,行業內虧損企業數量增加,虧損額提高。
2012-2017年,我國塑料管道行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從1400余家提高到近1700家企業,同時虧損企業數量也在波動增加。2017年虧損企業共177家,較上年增長10.63%,占企業總數的10.57%;虧損額達到7.03億元,同比增長11.22%。
互聯網帶來行業發展新機遇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興起,國務院大力提倡發展電商,各種傳統制造業產品線上交易平臺也日趨成熟,給塑料管道行業帶來新的契機,尤其是中小型塑料管道企業,可以與大型企業公平競爭。在互聯網技術下,公司借助互聯網及現代化的物流系統,可以實現最低的生產成本和較高的運轉效率,并且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大范圍的進行市場推廣,提高在中小城市的覆蓋面,極大地拓展企業營銷范圍,消費者也可以借組網絡實現更大范圍的消費需求。同時,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迅捷性和透明性,原材料及產品價格透明化,能有效降低企業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損失。
"互聯網+"的應用通過建立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系,有助于重塑塑料管道行業的供應鏈格局;有助于改變企業的營銷模式,從先前的以地域劃分的市場向全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轉變,營銷模式更加貼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借助網絡平臺直接銷售,與傳統經銷商之間重新進行利益分配;中小企業獲得了挑戰大型企業的機會,在更加貼近消費者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吸引鞏固消費者,在某一細分市場實現迅速崛起。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塑料管道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塑料管道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塑料管道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塑料管道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